30/12/2013

性向角力戰場 由出櫃到出走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古錦榮

    古錦榮

    社會科學(輔導學)碩士、註冊社工、認可性治療師、認可催眠治療師,認可身心語言程式(NLP)執行師、MBTI十六型性格認可施測師、性格透視(Personality Dimensions)課程認可導師,曾先後從事家庭及婚姻輔導、男士輔導、童年創傷輔導及性治療服務。

    在輔導室內與人談情說性已廿載,仍沒學識甚麼人生大道理,只曉得睜開心眼去細味每個生命故事的起伏與掙扎、失落與盼望。和諧情性關係不是靠想像而得,而是一步一腳印的建立起來,要用心和力去培養,而非當作夢的去追求。

    若您有關於情性關係的問題或諮詢,可發電郵查詢。

    性治療師手記

    逢周一更新

  除了祝福,還有惋惜。

 

  那次是我與他倆的最後一次傾談,因為他們會移居澳洲。

 

  過去數次會面,我與他倆回顧過去三年走過的感情路,雙方分享對未來共同生活的期盼,並且預視一下組織一個新家庭可能面對到的問題,因為要在一個新的地方建立一個新的家庭,由環境到心境,要面對的轉變和適應倒不少。

 

  當我問及他們要移居外地的原因時,他的說話速度慢了下來地說:「我的家人不接受我和他一起,所以……。」

 

  他的失落語氣令我感到他移居外地,像是沒有選擇中的選擇,但他的堅定眼神又令我覺得他很清楚自己所作的,是一個甚麼的決定。

 

  由青春期開始,他發現自己的性傾向對象是同性。過去十多年,他曾出現過不少隱瞞、跌宕與掙扎,也嘗試逼自己與異性拍拖,最終因為蓋不過內在的真實聲音,29歲那年,他選擇尊重自己的性向自主與需要,決定出櫃。

 

  向人確認自己的性傾向,沒有令到他的生活困難減少。聽到「死基佬」、「變態」、「陰陽插」等辱罵嘲諷,已是他預期生活中的一部份。但令他最難釋懷的,是父母對他一直抗拒。當他在家時,不是充斥對他非議指責之聲,就是氣氛異常沉寂冰冷。為免家人關係惡劣下去,5年前他遷出,獨自居住。

 

  後來遇上了面前的他,再經過三年感情發展,兩人決定一起生活,但家人更進一步斷言不想再聽到有關他的事。當他告訴家人有移居外地的想法時,父母簡短的回應了一句:「都好!」

 

  他明白到他的離開,可以讓父母迴避一下這條心中的刺。簡單地向自己及親友交待一句「他移民了」,對父母來說是壓力的一點轉移,畢竟不需要面對比不懂如何面對,內心不安或許有絲毫減輕。

 

  他明白到父母的成長經歷和局限,也因為經驗著生活中種種嘲諷鄙視,所以他也明白父母承受的壓力非輕,故他從沒有怪責他們,只是內心對自己的生命心路,有道不盡的傷感。

 

  「為甚麼我愛一個人,就先要離開原先心愛的人?」

 

  「為甚麼我要建立自己的家庭,就先要與原生家庭割裂?」

 

  由家庭到社會,當人與人間相處缺乏認識、了解、尊重與接納時,在這個性向角力的戰場上,或許只有輸家。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5
You May Also Like
沒有相關資料。

版主留言

Comment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Stevelove3發表於 2014-2-4 12:38 PM
  • #6
  • 如果父母知道子女是同性戀,他們當然會不開心,但他們要仔細想一想,他們想看到子女有一位可以愛自己的伴侶,還是想看到他們孤獨過一生。另外,父母會不會因為反對子女的性取向,而使子女遠走他方,可能會失去了他們。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1647發表於 2014-1-15 10:40 PM
  • #5
  • 人是萬物之靈,有異於禽獸,禽獸是沒有同性戀的,只有人類才有,不愧是高級動物,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ylc1106發表於 2013-12-30 11:30 AM
  • #4
  • 不單只是香港﹐即使是西方國家﹐大部份人也不讚成同性戀﹐在公眾場所可能無人會話你﹐但私底下和網上時時也可以聽到看到。。

  • 引用 #2 joeyleung 發表於 2013-12-30 11:06 AM

    雖然近年也有不少香港藝人高調出櫃,但出櫃在香港仍然未被大多數人認同,在街上仍可看到以為了下一代而反對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ylc1106發表於 2013-12-30 11:27 AM
  • #3
  • 如果家人不接受﹐選擇去外國也是一個不錯的決定﹐你有權選擇自己的性取向﹐但你不能強迫別人也接受和認同你的選擇。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即使是家人也不例外。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joeyleung發表於 2013-12-30 11:06 AM
  • #2
  • 雖然近年也有不少香港藝人高調出櫃,但出櫃在香港仍然未被大多數人認同,在街上仍可看到以為了下一代而反對同性婚姻的標語,同志要在香港完全正常生活仍需繼續努力。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Art Month 2025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