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忽冷忽熱鼻敏感易發作,中醫教分辨鼻敏感與傷風感冒,按摩2大穴位 + 茶療紓緩不適
每逢天氣忽冷忽熱,「鼻敏感」容易發作,噴嚏連連、鼻塞、鼻水等時時出現,加上空氣污染問題,要呼吸一口清新空氣確實困難。如遇冷熱交替、塵埃花粉等刺激,鼻敏感症狀會更為嚴重,鼻無可避!註冊中醫師李殷兒話,鼻敏感屬中醫學「鼻淵」、「鼻鼽」的範疇,均為鼻塞、流涕,久而纏綿的疾患。流膿涕而臭者為鼻淵;流清涕不臭者為鼻鼽。
鼻敏感 vs 普通傷風感冒
李醫師表示,鼻敏感與普通傷風感冒其實不難區分;感冒一般因上呼吸道受細菌或病毒感染,除流鼻水和打噴嚏外,同時伴有不同程度的怕冷怕風、發熱、頭痛、肌肉酸痛、咳嗽、喉痛等症狀;鼻敏感則具有突然發作和反覆發作的特點,又稱為過敏性鼻炎,主要是由某些致敏源或空氣問題而引起的過敏感反應,臨床表現為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鼻癢咽癢、嗅覺遲鈍、呼吸不暢順、眼癢、流眼水等。
鼻敏感發作多因肺氣不足
李醫師表示,鼻敏感病位在鼻,病變主臟在肺。肺開竅於鼻,主皮毛,肺鼻和則能知香臭,肺氣虛則衛表腠理不密,風寒乘虛而犯鼻竅。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心肺有病,而鼻為之不利。初病在肺,以邪壅肺氣為主,屬實;病久反復發作者以肺氣虛弱為多,日久二者互相影響,使病程纏綿,遷延不愈。治療上,遵循「急則治標,緩則治本」的原則,標實者治以袪邪,屬寒者溫散,屬熱者清化,兼瘀者活血;本虛者治以扶正,分別或兼予補肺、健脾、溫腎等法。虛實夾雜者標本同治。
穴位按摩減輕症狀
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緣中點旁開,鼻唇溝中
方式:用指腹按3至5分鐘,早晚各一次
上迎香穴(鼻通穴)
位置:在鼻翼兩側,鼻唇溝上端處
方式:用指腹按揉3至5分鐘,早晚各一次。按摩時以食指指腹由迎香穴沿鼻唇溝向著鼻翼的方向輕輕按摩,按摩盡處即鼻通穴,按到鼻通穴時約停留3秒鐘放手,反覆進行按摩至此穴略有酸脹的感覺。
李醫師推介舒緩鼻敏感症狀茶療
辛荑通鼻茶
材料:辛荑花6克,白芷6克,薄荷葉3克,茯苓9克,生姜3片。
做法:將所有材料淨,除薄荷外,加清水1.5L浸泡15分鐘。大火滾後轉文火煲30分鐘,最後10分鐘時放入薄荷即可。
功效:驅風散寒,通鼻竅。
被訪者簡介
李殷兒中醫師
畢業於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曾於醫院病房及門診工作。有見香港人口老化問題嚴重,李醫師修讀國家公共營養師課程及實用老年病學證書課程等,不時為各大機構舉辦講座及工作坊,推廣中醫食療知識,希望大眾認識養生與疾病之關係。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