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頭如海藻、乾燥似枯草?中醫解析矛盾脫髮現象,推薦標本兼治方案及3秒自測脫髮危機
「醫師,我每天都洗頭,但髮根依然油到能反光,髮尾卻乾到毛糙易斷!」診所裏一名三十出頭的設計師說道,並撩起黏膩的劉海,髮際線處已疏落得透出頭皮。這種「油垢堆積頭皮,乾燥侵蝕髮絲」的矛盾現象,正是很多人脫髮危機的典型縮影。程榕註冊中醫指出,頭皮與髮絲的失衡,實則反映了「濕熱鬱滯」與「陰血虧虛」的雙重體質問題。
你正在面臨脫髮危機?3秒自測
‧脂溢性脫髮:洗頭後4小時髮根開始出油、頭皮毛孔堵塞、髮絲油亮易塌、頭髮直徑越來越細軟無力
‧乾燥型斷髮:頭髮打結難梳、髮質毛糙如電線、髮尾易分岔如掃帚 、髮質易斷
(若兩者兼具,代表代謝系統已嚴重失調)
中醫解密:頭皮與髮絲失衡的病理真相
《黃帝內經》提到:「髮為血之餘,其華在髮。」臨床發現,脫髮患者多存在「上盛下虛」的體質矛盾——頭皮的過度出油與髮絲的毛糙失養,反映體內陰陽代謝失衡,便會為髮絲埋下以下兩大危機:
✅ 脂溢性脫髮:濕熱煉油,毛囊窒息
程醫師指出過量攝取油炸甜食,脾胃運化失常時,「痰濕」會化為黏膩油脂,從頭皮毛孔溢出形成油垢。這些油垢不僅堵塞毛囊,更會改變頭皮酸鹼值,促使馬拉色菌過度繁殖。臨床觀察發現,這類患者頭皮菌叢生態失衡,毛囊如同被油泥封口的瓶罐,髮根在缺氧環境下逐漸壞死,宛如被油脂活埋的髮根墳場。
上周一位在職媽媽就診時抱怨:「就算在早上出門前已經洗頭,但下午就開始出油!」顯微鏡檢測顯示,她的毛囊口油脂阻塞,髮絲越長越細,甚至如細線難以豎起。
✅ 乾燥型斷髮:陰血不足,髮失所養
熬夜與節食耗損肝血,頭皮細胞缺乏滋潤不僅令頭髮生長緩慢、髮質轉差,若體質有虛熱或濕熱,還會令頭皮代償性分泌油脂,導致「又乾又出油」,油脂黏附軟弱無力的髮根,令頭髮生長受到雙重打擊。
標本兼治!中醫「控油潤燥」雙向療法
‧內調方案
1. 清熱利濕茶(針對脂溢型)
- 荷葉5克+決明子10克+茯苓10克,500cc水煎煮
- 飯後飲用,減少油脂過度分泌
2. 滋陰養血飲(針對乾燥型)
- 黑豆20克+桑葚15克+枸杞10克+黑芝麻10克,破壁機打成濃漿
- 晨起空腹飲用,補充髮絲所需營養
‧外護對策
✅ 分區護理洗髮
- 髮根:選用清爽控油抑菌(如茶樹油、薄荷葉等成分)的洗髮水清潔頭皮
- 髮尾:用護髮素或髮尾油勿離頭皮太近
- 情況嚴重者可諮詢註冊中醫師,用中藥煎水或磨粉外敷,能加快改善頭皮環境和脫髮問題。
✅ 頭皮穴位按摩
- 百會穴(頭頂中央):促進氣血循環
- 角酸穴(兩耳正上方):調節油脂分泌
3個科學實證的護髮關鍵
1. 「洗頭水溫37℃為上限」:過熱會刺激皮脂腺,過冷則不利清潔
2. 「毛巾按壓吸水」:用毛巾包裹按乾,勿用力搓揉,避免摩擦損傷髮幹
3. 「補鐵預防脫髮」:菠菜、牛肉等含鐵食物,能強化髮根固著力
被頭油和脫髮困擾的設計師患者經過用中藥外敷和內服療法三週後回診,原本被油脂淹沒的毛囊口已恢復透氣,髮質易明顯改善。「終於不用被人以為自己無洗頭!」他深切地感嘆,印證了中醫「調和內外,以平為期」的治療智慧。
被訪者簡介
程榕中醫師
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內科研究及應用碩士,並修讀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學深造證書(臨床婦科學)及皮膚病中醫六經辨治證書,現任(香港)中國醫藥學會理監事會理事。程醫師專注內科方藥研究,擅長把脈分析體質,治療週期明確,利用祛邪固本兼顧,攻克各種虛實夾雜疾病例如久咳、慢性濕疹、更年期諸證、改善三高等。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