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01/12/2023Text: Helena HauPhoto: deTour

deTour 2023:發掘工藝和物料的無限可能性,以設計「新本事」重新演繹傳統文化價值

  每每到訪PMQ,總是帶著絲絲喘氣聲,似乎要享受世外桃源,總少不了攀山涉水。當然,攀山涉水又太誇張了,但大斜路、長樓梯總跑不掉,但走著走著,氣氛也從喧鬧逐漸變得悠閒。除了特色工作室與小店外,年度一次的deTour總會為PMQ帶來一股更強勁的文藝氣氛。從大型裝置、展覽到電影放映、工作坊、設計講座、導賞團等,讓觀者從不同形式、不同角度去感受設計這件事。

 

 

  今年deTour以「新本事」為題,從傳統工藝為出發點,深入發掘及探討這些逐漸息微的文化及其可能性。主題中的「本事」(Know How)描述的就是傳統工藝師對於工藝的純熟、精準、及其專一的精神,將手藝轉化為生活中那些未必起眼的物件。然而,或許它能被現在的科技所取代,但它所存有的溫度確實機器無法取代的。「新本事」將從五個方向,包括「新價值」、「新敘事」、「工藝新演化」、「創新」和「新傳承」,以20個來自香港、日本及荷蘭的裝置及展覽,重新審視傳統文化與工藝的價值,以及如何透過設計、文化、藝術、科技,讓逐漸息微的行業找到新的可能性及發展。

 

物料的可能性

 

  談及物料,第一句浮現腦海中的總是那句:「Let Material Speak for Itself」。然而,除了尊重物料本身,一些看似不可能的轉化,卻帶來了新的衝擊。當中,來自日本的HONOKA、荷蘭的Biobased Creations和香港的Studio RYTE等不同單位均從自然取材,展示了物料超越自身的可能性。

 

  HONOKA帶來的《TATAMI ReFAB PROJECT》就以日本傳統榻榻米為出發點,將曾經出現於每家每戶,如今卻愈來愈少人使用的文化重新詮釋。他們回收廢棄的榻榻米,並糅合生物降解的樹脂製成全新的物料,結合3D打印,將榻榻米以充滿現代感的設計重新融入家居中,以燈飾、座椅、餐桌等用品展現榻榻米的可能性及另類美感。

 

 

 

 

 

  來自荷蘭的Biobased Creations就帶來了裝置《Craft by Nature》。裝置以家中一隅的佈置為主,但常見的家具、衣服、器皿、擺設均以一些意想不到的物料所製成,例如平日裡常見的植物、木材、藻類,甚至細菌和廚餘。他們以本地植物與廢棄物料製造生物基原料,展示生物基經濟體的可能性。除了日常擺設和用品,裝置中的兩面牆也同樣有看頭!這個設計源自荷蘭設計週期間的一個著名的裝置——超越建築的爆炸性視角(The Exploded View Beyond Building),它的特別之處在於建築外牆均由100多種生物基材料製成,與我們所認知的傳統建築物料,如木材、竹材、石材、瓦、磚、水泥等有所不同,設計將一些含有二氧化碳的生物基物料建造為房屋,展示了可持續性的建築材料於未來的發展。

 

Craft by Nature

 

  另一邊廂,由張家豪、譚芷茵、黃瑩瑩帶來的《種未來》則展示了大自然與數碼設計之間的關係。作品以傳統花藝為出發點,但卻將固有花藝物料、製成方式解構再重建。例如,拿掉了作為結構框架的樹枝、金屬,以智能物料經3D打印取而代之,而為植物提供營養的泥土也換上了透明的營養凝膠;結合下來,讓傳統花藝打破了其展示的方式。創作者表示,這就像一個透明的土壤,它能提供與土壤相似的營養度,結合由智能物料製成的結構,模仿了土壤中的密度,讓植物在仿生裝置中生長。為花藝帶來了新的展示方式。

 

 

 

 

  這讓編者想起了曾在成都雙年展看見的一件作品,那是倫敦的ecoLogicStudio的活體雕塑《Tree.ONE》。展品以生物聚合物、生物打印等方式,配以藻類養殖的營養物質,製作了一顆「樹」,它沒有真正的土壤、樹幹、樹枝,甚至樹葉,而它的是靠生物數字的方式去生長。其實當刻看見,心裡忍不住反問,沒有了真正的土壤、根植,沒有了真正的樹幹、樹枝、樹葉,它還是樹嗎?但這顆活體雕塑卻和真正的樹有著相似的能力,它將碳分子重新代謝兼儲存在樹幹和樹冠中,並向釋放氧氣。對於未來的世界,誰有可確保還有土壤與植物的存在?雖然聽起來有點憂愁,但這些作品卻也是未來環境的其中一種建構方式。

 

 

 

【你點睇?】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你認為誰將最終當選?► 立即投票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deTour #設計 #藝術 #藝文 #Art #Artcation #Art & Culture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