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10/2019
旅行一定要買手信?在旅行經驗中,找到買手信的真正意義
「遠方朋友的最佳手信:寄一張手寫有溫度的明信片」
其實從「買手信」到「不買手信」,是心態轉變的過程。像筆者一開始也有買手信帶回香港,甚至在機場掃貨,後來旅行多了,手信這些東西愈來愈不看重,到現在只會考慮到家人,而愈重視的朋友,卻不介意花更多時間去搜羅特色商品。然而以遊客為消費對象的觀光街,商業化包裝的產品千律一篇,價錢更比一般商店高;此外,摸不清朋友喜愛的口味,可能會變成囤貨零食,不是朋友要紀念的電話繩或鎖鑰扣,送給朋友說不定囤在家裡,那千萬別買啦!朋友買給我當然感謝這一番心意,沒買的話當然沒問題,因為於我而言,這只是其中一種喜悅的分享。
年內見面沒幾次的朋友甚至淡淡之交,三不五時就來個留言說:「你去旅行啊?我要手信!」然後留言串還會有「+2」、「+3」無止盡,真的為此去買嗎?也不用太認真,若買到之後還得看看能否抽空吃一頓飯,太忙沒拿到的人也是為數不少啊,絕對比同事更難搞!反而與同事見面比家人還要多的,大多數偏向買抵食夾大件、能充豪氣的商品,算是一種搪塞伸手黨的方法。曾經有位朋友因為同事太多,決定在首爾抬一箱面膜,上班大放送人人一張面膜,感謝同事在放年假期間,幫忙頂更替工的謝意,當然也能視為公關手段,意思意思。
然而曾經有一次被怨沒有手信,當下心生委屈很想反駁,試想想一個浪遊背包客,並不只有去食買玩的城市或國家,若然上天下海走沙漠,背包能裝的都是汗臭衣物,也裝不了太多東西。這樣只好分享我的旅行所見所聞,寫一張明信片紀錄當下的心情,也算是獨一無二又有溫度的紀念品。正如我正在做的事情,將旅程上的經歷分享給大家,而不是實實在在的手信,如果收到了,說明你是我重要的人。
【與拍賣官看藝術】東南亞藝術市場是下一個熱點?一探各地獨特及吸引之處!► 即睇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