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近觀》對濫用人臉識別說不!
人臉識別被售樓處濫用,一開始被曝光是在抖音上,前陣子濟南某售樓處顧客為保護個人信息帶頭盔去看房的視頻爆火。該顧客警告大家,去售樓處看房不要露臉,否則可能會損失幾十萬。
多地售樓處被曝光用人臉識別系統,作價格差異化銷售,男子被迫戴頭盔看房。(網絡視頻截圖)
攝像鏡頭在生活中可以說無所不在,售樓處內也安裝了很多的攝像鏡頭,事件曝光後,很多開發商都公開承認此事,包括北京在內,南京、徐州、江蘇等地一些樓盤都裝有人臉識別系統。
識別不同渠道客戶 採用價格差異銷售策略
人臉識別一般安裝在售樓處大門及其他角落,沒有任何提示,銷售人員也不會提起。人臉識別攝像頭和一般的監控攝像頭外觀一樣。在並沒有告知顧客的情況下,採用無感抓取客戶人臉的信息技術,人的面部信息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大量抓拍使用,讓人想想也膽戰心驚。
開發商解釋稱,「使用人臉識別系統是為了給貸款的客戶分類,保證利益最大化,不同渠道貸款的客戶最終成交優惠是截然不同的。」這與其分銷模式有關,新樓盤上市房企一方面會花大量費用做營銷宣傳,吸引潛在購房者,另一方面也會找各種賣方平台作為分銷渠道招攬客戶。房企銷售與渠道中介客戶的「混戰」經常發生,人臉識別是為了幫助房企判斷購房者是屬於誰的客戶,佣金應該發給誰。不同渠道客戶購房的差價達數十萬。有顧客說,自己被房企判斷為自然到訪客戶,買房貴了30萬。
更可怕的是,由於疫情後看房客戶普遍戴著口罩,個別售樓處還使用了更高級的瞳孔識別技術。也就是說戴著口罩也沒有用,一樣會被識別出來,命中率高達97%。有售樓處工作人員辯稱,售樓處沒有隱瞞客戶,認為顧客看到攝像頭,就等於知道自己被抓拍。
現今攝像鏡頭無處不在,人臉辨識鏡頭和一般鏡頭外觀一樣,如被濫用後果可怕。(網絡視頻截圖)
明顯侵犯肖像權和個人信息權 涉嫌違法
從法律角度看,在沒有通知的前提下,這樣的行為明顯侵犯了人們的肖像權和個人信息權,涉嫌違法或者犯罪。
中國《網絡安全法》有明確規定,經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應當遵循合法正當必要原則,公開收集使用規則,明示涉及使用信息目的方式和範圍並經被收集者同意。
今年10月1日實施的新版個人信息安全規範,收集個人生物識別信息前應該單獨向個人信息主體告知收集使用個人生物信息識別信息的目的,方式和範圍,以及存儲時間等規則,並徵得個人信息主體的明示同意。
售樓處使用人臉識別技術,明顯沒有必要性和正當性,且不說可能被有心人濫用出售信息獲利,如果因為企業自身安全技術不足導致洩露,真的是不堪設想,生物信息應該受到法律嚴格保護。
下架人臉識別 不用要止於售樓處
房企一般都是大企業,基本上都有法務人員或者和律師所合作,應該更知法懂法,售樓處濫用人臉識別,為了自己的利益充當法盲,無視法律規定,可以說毫無商業底線和規則意識。售樓處擅自收取買房者面部信息,除了侵犯個人隱私,還存在著「一房兩價」等問題。
在一般人臉識別場景中,經營者告知消費者並取得同意是最基本的,就連最近被判敗訴的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杭州野生動物園案,動物園事前也告知了消費者將使用人臉識別。房企缺乏自律,就需要他律。有些地方已經率先作出反應,比如南京和徐州,已要求售樓處下架人臉識別系統。但有房地產企業負責人表示,由於涉及年終跟「渠道」結算費用的關係,何時正式拆除尚未最終確定,已經收集的人臉信息將如何處理,是否全部刪除,也並沒有說明。天津市反應迅速,在12月1日表決通過《天津市社會信用條例》,立法禁止採集人臉識別信息,不過,要在全國範圍完善相關法律,還需要時間。
如今,刷臉應用的地方愈來愈多,用手機刷臉解鎖,購物時可以刷臉支付,回家進入小區時要刷臉開門,上班族進入公司要刷臉打卡,在校園的學生上學要刷臉才能進入校門,愈來愈多的事情美其名是技術升級,用刷臉解決,很多人都忘記技術有兩面性,人臉識別在帶來便利的同時,面臨著技術被濫用信息,被洩露的巨大風險。在商業利益和用戶信任之間,國內精明的商人肯定會選擇前者。如果不在全國範圍對此類現象加以規範,極有可能走在大街上都被無感盜竊人臉、瞳孔等敏感信息。下架人臉識別,不要止於部分售樓處。
撰文:經濟通駐京記者黃燕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