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經脈》官方財新PMI現背馳 滬指季挫11%人幣貶近6%
在人幣貶值、股市下行、樓市搖搖欲墜之際,當局連連出招穩定資本市場,但大額放水、放寬樓市調控、及傳聞指示銀行穩匯等三管齊下,仍然無助股市提振。滬綜指周五(30日)早上小幅高開後,半日好淡爭持,但午後汽車及半導體等板塊跌幅擴大,滬指鎖定跌勢,全日跌0.55%,收報3034.85,盤中低見3021.93點,繼續刷新今年5月10日以來新低。
(資料圖片)
以全周計,本周滬指跌幅超過2%,亦是連續第三個星期急跌;以全月計,滬指9月下跌5.55%,連續三個月下跌;整個第三季滬指累計跌幅達到11.01%,是自2018年第四季以來最大的單季跌幅,截至目前,滬指全年跌幅達到16.9%,逼近三千關。
深市方面,深成指全日挫1.29%,同創4個月新低,創業板指更瀉1.89%。
國慶長假將至,A股下周休市一周,加上二十大前維穩格局,股市持續下行打擊交投熱情,兩市全日成交只有5609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日的超低成交量還要減少10.2%,成交再創2020年9月30日以來新低。
內地9月官方、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出現嚴重分化,9月官方製造業PMI為50.1%,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時隔兩月重返擴張區間,創今年6月以來三個月新高,亦高於市場預期的49.6%。不過由民間統計的9月財新PMI則為另一番光景,指數僅錄得48.1,較8月下降1.4個百分點,且大幅低於市場預期的49.5。
今日新聞精選
1. 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解讀指,9月份,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持續發揮效能,加之高溫天氣影響消退,製造業景氣度有所回暖,PMI重返擴張區間。但從市場需求看,新訂單指數為49.8%,繼續位於收縮區間,表明製造業市場需求仍顯不振。當月,大型企業PMI為51.1%,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位於擴張區間,其中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分別為53.7%和51%,產需同步增長。中型企業PMI為49.7%,比上月上升0.8個百分點,景氣水平持續改善;小型企業PMI為48.3%,比上月上升0.7個百分點,景氣水平由降轉升。與此同時,9月服務業商務活動指數降至48.9%,比上月回落3.0個百分點,低於臨界點,服務業市場活躍度有所減弱。此外,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近期影響經濟發展的不利因素增多,經濟下行壓力增加。9月以來,多地疫情卷土重來,部分重點地區確診病例數較8月明顯增加,製造業生產需求再度承壓,經濟恢復基礎不牢固特徵凸顯。當前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在於就業不足、需求不振、預期不穩。
2. 據《路透》引述消息人士報道,中國國有銀行已接到人行指示,為干預人民幣匯率做好準備,包括在離岸市場大規模拋售美元,以遏制人民幣貶值。與此同時,英倫銀行日前宣布購債救巿,隨即花14.15億英鎊買入超過20年期的國債,英鎊兌美元應聲反彈逾2%,巿場對央行購債反應正面,美匯指數則連續兩日走貶。人民幣中間價兩連揚,即期匯率(CNY)周五早上大幅高開1000點子,全日更飆1069點,報7.0931,錄兩連揚,收盤價創一周高。惟以全月計,人幣即期仍跌2.86%,第三季貶幅更達近6%。交易員稱,9月官方製造業PMI數據好於預期,不過對市場的直接影響相對有限;長假在即,即期市場經歷劇烈震盪後市場料逐漸緩和,後續走向還需看美元表現。外匯局早前表示,中國國際收支平衡的內在基礎依然穩固,這也是中國外匯市場和人民幣匯率穩定的根本支撐。人民幣資產在全球範圍內具有穩定的投資回報和分散化投資價值,長期看國際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意願總體依然較強。
3. 國慶黃金周長假來臨之際,人行、銀保監周四(29日)晚間發布通知,決定階段性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為年內第二次調整政策。對於2022年6-8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同比均連續下降的城市,可自主決定在2022年底前階段性維持、下調或取消當地新發放首套住房貸款利率下限。據易居研究院統計,至少有23個城市符合此次樓市鬆綁新政。據9月20日最新一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5年期以上LPR為4.3%,當局在5月15日已首次調整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明確首套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調整為不低於相應期限LPR減20個基點,即意味目前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為4.1%,而今次調整後,符合條件的城市,首套住房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下限可以低於4.1%。中信証券研報指,結合當前商業銀行的淨利差和歷史上按揭貸款投放定價水平來看,該機構認為部分區域的按揭貸款定價將會下探到3.8%左右,即較LPR要低50個BP。如果按2022年年中4.6%計算,則利率降低到3.8%,意味著20年期購房月供將下降6.7%。對於適用區域而言,此次政策的力度略大於調降LPR或降低按揭利率下降20個BP。
4. 銀保監近日發布《關於促進保險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制度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明確保險公司參與個人養老金業務需滿足的五項條件,包括一是保險公司上季度末所有者權益不低於50億元人民幣且不低於公司股本的75%;二是上季度末的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50%、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75%;三是上季度末責任準備金覆蓋率不低於100%;四是最近3年未受到金融監管部門重大行政處罰;五是具備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與保險行業個人養老金信息平台實現系統連接並按相關要求進行信息登記和交互。此外,國家財政部、稅務總局發布關於銀行業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不良債權以物抵債有關稅收政策的公告,銀行業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中的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處置抵債不動產,可選擇以取得的全部價款和價外費用扣除取得該抵債不動產時的作價為銷售額,適用9%稅率計算繳納增值稅。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接收、處置抵債資產過程中涉及的合同、產權轉移書據和營業帳簿免徵印花稅,對合同或產權轉移書據其他各方當事人應繳納的印花稅照章徵收。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接收抵債資產免徵契稅。
5. 在稍早召開的全國外匯市場自律機制電視會議上,人行警告當前存在少數企業跟風「炒匯」、金融機構違規操作等現象。國家外匯管理局周四隨即發布10起銀行違規典型案例,劍指虛假、欺騙性外匯交易,對外傳遞出壓實銀行展業審核責任、維護外匯市場健康良性秩序的監管導向。本次通報的10起典型案例均為違規辦理資金流出業務案例,涉及10家銀行辦理的跨境擔保、境外直接投資、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等業務。其中,百萬級罰單頻現,亦有千萬級罰單。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銀行違規行為主要集中體現為違規辦理外匯資金收付和結售匯、違規提供跨境擔保等業務。2021年,外匯檢查部門依法對銀行各類外匯違規行為處罰沒款1.78億元。未來,監管部門將密切關注跨境資金流動形勢變化,加大對重點主體、重點渠道、重點業務的非現場監測與檢查力度,從嚴從快查處虛假欺騙性交易。同時,對地下錢莊、跨境賭博等外匯違法案件「以案倒查」,以「零容忍」態度堅決查處金融機構為非法金融活動提供跨境通道或服務的行為。
6. 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周五對滿幫集團、貨拉拉、滴滴貨運、快狗打車4家互聯網道路貨運平台公司進行了約談。約談指出,部分平台公司依然存在多重收費、壓價競爭、拖欠貨車司機運費等問題,損害了貨車司機合法權益。同時,為切實保持運輸價格相對穩定,讓廣大貨車司機享受通行費減免的紅利,對4家平台公司提出了相關要求。約談要求,深入排查整治各平台公司存在的安全風險隱患,及時化解風險,確保行業安全穩定;二要健全貨源審核制度,完善拖欠運費處理協調機制,不得惡意壓價競爭。2022年年底前,不得隨意調整收費標準和運營規則,要保持運輸價格的相對穩定,確保貨車司機享受通行費減免的政策紅利;三要加大對貨車司機關心關愛力度,切實保障廣大貨車司機合法權益。
7. 財政部數據顯示,1-8月,國有企業利潤總額30110.8億元,同比下降1.5%,較1-7月的下降2.1%,幅度有所收窄。其中中央企業21596.2億元,同比增長4.7%;地方國有企業8514.6億元,同比下降14.4%。期內,國企營業總收入523519.1億元,同比增長9.5%。其中中央企業294336.1億元,同比增長10.5%;地方國有企業229183.0億元,同比增長8.2%。8月末,國企資產負債率64.5%,上升0.2個百分點。中央企業67.2%,上升0.3個百分點;地方國有企業63.1%,上升0.1個百分點。另據《路透》引述知情人士稱,中國已向非國有煉油企業發放今年第三批原油進口配額,規模為289萬噸。新配額發放後,中國今年非國有煉油企業進口配額總量達到1.6461億噸,而2021年同期為1.6225億噸。此外,商務部正式下發第五批成品油、低硫船燃出口配額,總量為1500萬噸。其中,成品油出口配額1325萬噸,低硫船燃175萬噸。今年以來,商務部已下發五批成品油出口配額,合計下發3725萬噸,同比下降跌1%。金聯創稱,截至目前,2022年出口配額全部發放完畢。
8. 部分中概股為保住美國上市地位,改聘美國審計機構審查公司的審計底稿,不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代理總會計師Paul Munter接受採訪時指,質疑這些中概股公司的做法無法提高其財務狀況的透明度,當局擔心來自美國的主審計公司無法審計上市公司大部分的合併業務。PCAOB則以聲明方式強調,如果中資公司選擇聘用位於世界其他地點的審計機構,那麼該機構就要根據要求提供審計底稿。美國當局此前已高調提醒,美國審計機構要慎接中概股生意,若因中國監管因素而導致審計未達標,審計機構亦要付上責任。SEC日前向德勤的中國附屬公司罰款2千萬美元,指德勤中國容許部分客戶,包括在美國上市的外國公司自行進行審計工作。SEC批評德勤中國多年來要求部分客戶自行選擇測試樣本並準備文件,造成德勤中國已經審計客戶財務報表並測試內部控制的假象,事實上德勤中國對中概股公司的審計遠未達到專業審計要求。
撰文:經濟通中國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