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內地減稅谷消費 惟勿忽略周期力量
侵侵對華關稅加碼至「2000億美元」逼近之際,全國人大常委會周末通過《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為內地個稅史上第七次大修。除了將起徵點由每月3500元人幣提高至5000元,對納稅年度居住滿183天的居民個人「全球徵稅」亦倍受矚目。
疊加稍早國務院明確自2019年元旦起由稅務局統徵社保,坊間對「左進右出」到底令收入是增是減各有說法;而新稅法續以分類計徵而非綜合計徵,亦難扭轉貧富懸殊續擴趨勢。面對中國此輪3年經濟周期近尾,當局的最新減稅降負舉措能否同時對抗貿易「七傷拳」和擴大內需穩增長? 踏入9月的投資市場還需加倍留神。
無論是減稅、還是谷內需,當局爭取空間恐難改變短周期正快速陷入最後減速階段的事實。交銀國際就警告,中國哲學總是堅持「人定勝天」,卻忽略了周期的力量(CNS資料圖片)
按類計徵恐難扭貧富懸殊
今次個稅起徵點提高後,當局指須納稅人佔就業人數比例將由44%大降至15%,而個稅收入料年減3200億元。據《人民日報》計算,儘管實際月入1萬、2萬人士在新稅法下每年可少繳稅5460元、18360元,但佔打工一族大部分的實際月入4000、5000元人士,新稅法下每年僅可少繳稅180元、540元。
而新稅法將工薪所得、經營所得、財產所得按分別最高45%、35%、20%計稅,就被指將導致中產稅負沉重,而靠收租、食息的真正富人稅負反而較低。此外,由於經營所得和資本利得(如股票轉讓、房產轉讓)之間的巨大稅負差距,亦變相鼓勵經濟脫實向虛。
內地貧富差距趨勢難改,從豪華轎車銷量強勁和即食麵市場持續回暖或可見一班。上半年,奔馳在華銷量348004輛,按年增14%,相當於全球銷量的近三成;與此同時,康師傅淨利按年勁增86.59%,其中即食麵業務營收逾111億元,按年增8.4%。
增長或快速陷入最後減速
全國人大財經委委員蔡繼明、中國經濟改革研究基金會國民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小魯就聯名公開建議,應將個稅由分類計徵轉向綜合計徵;同時由以個人為單位,轉為以家庭人均收入作為徵稅基礎。
不過,無論是個稅、社保,還是出口、內需,當局騰挪爭取空間恐都難以改變自2015年第四季起的3年短周期正快速陷入最後減速階段的事實。交銀國際就警告,中國哲學總是堅持「人定勝天」,卻忽略了周期的力量;即使強硬如特朗普,也需面對美國3.5年周期飆升至拐點的風險,而中國股市近期的大幅波動很可能已為未來日子美國的走勢拉開序幕。
從此角度看,再失2700點的A股以及消費股的早市走勢,並無因減稅消息而見起色,或已顯示市場面對經濟下行大趨勢的避險情緒難以消散。如果說對當局而言,以減稅和社保實繳組合來支撐積極財政政策,那麼對個人來說,拉緊錢包,減少衝動消費或投資,才是多事之秋的求存之道。
撰文:俞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