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財赤「狼來了」恐成真 香港極需增長新動能
過往頻頻以年初「赤字預算」、年尾「轉虧為盈」進行預期管理的港府,今次恐真的面臨「狼來了」。財爺波叔周一(2日)預警,本財政年度將錄15年以來首次財赤(上一次為2004年SARS後),意味年初預算案以回撥212億元房屋儲備金入庫房充數的「財技」亦回天乏術。
儘管坐擁萬億財政儲備,理論上即使2020/21年度如市場預期般再錄財赤,亦無大礙;惟面對終點仍遙遙無期的反修例風暴和中美貿易戰,既要力避重蹈2003年緊縮政策的惡果,又要解決「收入愈減、使費愈增」的悖論,港府實應首務平息社會風暴之餘,盡速為香港找尋增長新動能。
面對終點仍遙遙無期的反修例風暴和中美貿易戰,港府實應首務平息社會風暴之餘,盡速為香港找尋增長新動能。
回撥「財技」難救內外交困
財爺周一於立法會表示,由於本地經濟環境惡化,政府稅收及賣地收入減少,加上早前推出不少額外的紓困措施,對港府財政或造成壓力,預計本財政年度將錄15年以來首次財政赤字。事實上,財爺年初公布2019/20預算案時已坦承此為「赤字預算」,若撇開由房屋儲備金回撥的212億元,估算168億元盈餘實為44億元赤字。
所謂人算不如天算,年初時以回撥「財技」整靚盤數的港府,斷未料到中美貿戰升級及一場反修例風暴,空前攪動香港經濟生態,不單第三季GDP陷結構性衰退,最新10月份零售銷售量更錄26.2%的創紀錄最大跌幅。
截至11月底,儘管佔庫房收入約兩成的的賣地收入已逾千億,表現尚可,但隨著零售、餐飲、旅遊等業界大受打擊,對佔庫房收入約四分一的企業利得稅的影響料加速浮現;而樓宇交投及港股成交亦受社會事件拖累,料影響印花稅進帳。
需續「應使則使」穩定信心
港府本財年收入能否達標年初估算的6261億元尚難定論,但「收入愈減、使費愈增」的悖論似正逼近。繼早前合共逾200億元三輪紓困措施後,特首林鄭月娥周二(3日)再宣布,短時間內將再推出第四輪紓困措施;對政府庫房而言,相當於額外開支一再有來。
即便如此,業已開始的港府就來年財政預算案的諮詢,目前各界的反應仍是支持「應使則使」,而非需如2003年般削減醫療教育開支、暫緩推出新工程項目等。何解?皆因經濟寒冬之下,「信心比黃金重要」,要穩住國際投資者和港人信心,港府須大力「撐企業保就業」,避免倒閉、失業骨牌效應。
此外,本港人口老齡化趨勢難以逆轉,按政府早前估算,基本情境之下,政府若要保持現有服務水平的開支總額年均增速需達5.3%,若按歷史趨勢增長更需達7.5%,換言之,開支增速遠超經濟增速。對此,坐擁萬億財政儲備的港府,實應首務平息社會風暴之餘,盡速為香港找尋增長新動能,勿再食老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