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中美PPI齊恐未見頂 萬物短缺成「新瘟疫」?
中國9月PPI飆至26年高位,美國PPI不遑多讓同錄10年之最;此外,從雞肉到牛排、從咖啡到麵包、從黃油到食糖,無不跟隨逼近歷史紀錄的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價格指數一路飛升。
若要評選2021年的「最大謊言」,恐怕非美聯儲「通脹是暫時性」莫屬。而萬物短缺,會否是人類即將進入的下一場「瘟疫」new pandemic?
高點或達12%,「醬油界茅台」加價
「煤超瘋」領銜發威,終於推升中國9月PPI超越金融海嘯時紀錄,按年升10.7%,為連續第10個月超越預期上行。鑒於大宗商品價格居高不下,俄羅斯總統普京甚至揚言「WTI油價完全有可能達到100美元」,而內地放開燃煤發電市場電價上限至20%今日起正式實施,分析普遍預計PPI仍未見頂,四季度同比高點或超11%甚至達12%。
PPI飆升,萬物短缺,會否是人類即將進入的下一場new pandemic?
上游原材料、能源等成本持續飆升,但中國9月CPI按年仍僅升0.7%,顯示價格傳導效應仍微弱。不過,有「醬油界茅台」之稱的海天味業就已打響加價第一槍,宣布自本月25日起,將醬油、蚝油、醬料等部分產品的出廠價上調3%至7%,預料大概率開啟行業加價潮。
粘性因素凸顯,「暫時性」難站住腳
再看美國,9月PPI雖略低於預期,但按年增8.6%仍創下2010年11月以來新高;而倘若以衡量生產投入成本的中間需求(Intermediate demand),其價格壓力已接近70年代峰值計,走勢亦步亦趨的代表終端產成品等的最終需求(Final Demand)的價格壓力遠未見頂,預示通脹或持續到2022年初。
和中國一樣,美國PPI與CPI的剪刀差錄得史上最大,而跟過去一年相比,最新CPI有兩大趨勢不得不察,一是食品價格、租金與業主等價租金按月漲幅分別明顯加速至0.93%、0.43%,二是二手車價格連續第二個月按月下跌,顯示美聯儲口中的暫時性漲價因素續消退,但食、住兩大更具粘性的通脹因素凸顯,通脹「暫時性」難站住腳。
美罷工接二連三,漲薪資騎虎難下
能源、食品、居住三大日常必需成本持續飛漲,中國、美國、英國、德國、瑞典、西班牙、愛爾蘭等國家通脹紛紛錄得近十年至逾二十年來最高,連日本的核心消費者通脹也結束12個月通縮,東京的牛肉飯不再又靚又抵食,最令決策者憂心的,還是通脹之母--薪資,未來的螺旋式上漲。
以美國為例,轉工者的平均三個月薪資漲幅約5.5%,遠超留守原職位者的約3.5%;而為爭取加薪,從食品製造到煤礦工人,從家樂氏麥當勞,從荷里活幕後人員到農業機械巨頭John Deere,接二連三的罷工零星爆發,據報總人數規模已超十萬人。
眼見一邊是首次申請失業救濟的美國人跌穿30萬,另一邊是勞動力參與率下降至61.6%,背後恐是工人對枯燥又低薪的工作精疲力盡。美聯儲可以逼於通脹壓力放風收水,也可以再次反口重推寬鬆,可是卻永遠無法印出商品和勞動力。萬物短缺會否是下一場新瘟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