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CUS】債務「火藥桶」待冷 最高層敲打地方
4750億美元,1.12萬億人民幣--說得是美國聯邦政府及中國地方政府2022年的利息開支;另在斯里蘭卡、巴基斯坦、加納、贊比亞、烏克蘭……無不債務泥足深陷。眼見「債務」取代2022年的「通脹」、2021年的「供應鏈」,成為2023年的最大火藥桶,中國最高層特別敲打地方,加大存量隱性債務處置力度。
加大存量隱性債務處置力度
是「債多不壓身」,還是「世上沒有免費午餐」?當聯儲成為美債最大單一債主,中國城投公司上季境內發債淨融資四年來首次見負,誰來接力推動碩大的債務雪球繼續向前滾,同時避免雪崩,愈來愈顯燃眉之急。
周四(16日)出版的中共黨刊《求是》,發表最高層《當前經濟工作的幾個重大問題》文章,強調「三個防範」--防範房地產業引發系統性風險,防範化解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其中特別提及「加大存量隱性債務處置力度」。
同日,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 (CBO) 發布預算展望,預計美國公共債務佔GDP比率到2033年將達118%,社保、醫保、公路三大信託基金將在2033年齊齊耗盡儲備金,呼籲儘早制定赤字削減計劃。
城投主力買地,公務員擴招
回看中國,何謂地方「隱形債務」?簡而言之,即是地方政府在法定債務限額外的舉債。截至去年底,全國人大審議批准的地方債限額約為37.65萬億,而地方債實際餘額為35.06萬億,但顯然,地方背負的債務雪球遠不止此數,僅隱形債務主力之一的城投債規模,保守估算就高達13.5萬億。
那麼,地方何解要在法定限額之外設立各式投資公司、政府基金,甚至不惜違規違法提供擔保大舉「隱形債」?一言以蔽之,入不敷出,必須變相開源。
機構據各地年度預算報告計算,地方僅去年防疫有關支出即達3520億;面對地產業急凍,城投還肩負起買地充實地方收入的重責,貢獻成交比例高達四五成;此外,為推動經濟復甦,地方今年擬增加公務員招聘人數16%至19.2萬人--以上種種,無不需要錢。
內房前景黯淡,弱質城投危
面對最高層一聲令下,「壓實省級政府防範化解隱性債務主體責任,降低利息負擔,堅決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如何「自家的孩子自己抱」?挑戰實不輕鬆。
首先是貢獻地方財收高達40%的房地產,似乎回暖無望,繼標普早前預期今年新房銷售將續降至12.5萬億(去年為13.3萬億)後,穆迪最新報告就指,內房今年將持續疲軟,並對地方政府財政產生負面影響。
其次是地方融資平台融資亦不樂觀,其中城投債1月淨融資僅489億元,按年暴挫83%,倘若無法順利借新還舊,今年或出現更多類似遵義道橋那樣的大幅展期、停付利息。
無獨有偶,近日金融界爆出多宗銀行高層落馬,牽涉工行總行、建行深圳分行、中原银行、中行黑龍江分行、人行秘書局等,而多地並啟動職工醫保門診共濟保障改革。有何啟示?且看下月全國兩會就擴大消費、醫療養老、地方財政、房地產等有何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