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專訪】中央應予港人港企「完全」國民待遇
國務院周二(6日)出台《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拍板將前海面積擴大7倍。此重磅文件對香港有何意義?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譚新強對《經濟通通訊社》表示,中央意在加緊大灣區融合,而港人應增加國民意識之際,最高層亦需給予港人、港企「完全」國民待遇。
短期關鍵是雙向通關問題
自國務院2010年批准《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港人對前海、橫琴、南沙等區域概念一聽就是十餘載。最新前海深港合作區擴區方案及「兩步走」發展目標,到底有何新意?
國務院周二(6日)出台《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拍板將前海面積擴大7倍。
對此,早在六、七年前已在前海開設公司的譚新強似深有體會。他指,一直期待香港金融業北上深圳有監管政策、稅收待遇、招聘補貼等方面能享優惠,但坦承「到目前為止我未見到」。
對於新方案出爐,他認為是很好的實驗,顯示面對香港過去兩三年的社會、經濟狀況,中央十分想加緊香港跟大灣區的融合,協助香港的年青人去內地工作以及香港的企業去內地發展。他透露,近日跟深圳市金融辦有過溝通,但政策真正實施未必如想像中那麼容易,「面積擴大七倍,可能先幫助地產項目發展,但對於真正的目標例如金融、科技,是否真的有幫助?我都不知道」;而短期來看,最關鍵的無疑是雙向通關問題。
面對大灣區融合趨勢,他指,港人固然要增加國民意識、愛國愛港,但過去多年港人做不到如此除了歷史原因或個人原因,根本上跟無法取得「完全」國民待遇有關。例如,到內地工作、在內銀開戶等等面對好多不同的條文監管。
他續指,有些人形容,港人沒有「完全」國民待遇跟不向中央交稅有關,儘管中央未必需要香港交稅,「但如果要交稅才可以換到一個國民待遇,都是值得。」
解決股市經濟背道而馳,冀有更多好公司和穩定監管
國家主席習近平上周四(2日)宣布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北交所是內地時隔逾30年,再新設立的證券交易所,市場或認為有利中小企,或認為將分流資金。對此,譚新強表示,內地近年資本市場表現跟經濟背道而馳,根本應是有更多的好質素的公司以及穩定的扶助企業的監管政策方向。
譚新強認為,內地近年資本市場表現跟經濟背道而馳,根本應是有更多的好質素的公司以及穩定的扶助企業的監管政策方向。
將「市場」擺在何位置事關創業信心
他指,中國政府好支持資本市場發展,特別是近期房地產市場調控收緊,A股最近的成交量節節上升。但他隨即話鋒一轉稱,過去一年五年十年,中國股市的表現其實跟經濟發展完全背道而馳,無論A股、B股、H股、中概股都是如此,「多一塊板、多一個交易所,是否解決到這個問題?之前都有創業板、科創板啦。」
他認為,多一個所或多一個板未必等於有更多好質素的公司,根本應是有更多的好質素的公司以及穩定的扶助企業的監管政策方向。此外,中國似乎仍未決定到底如何利用市場,或者說懷疑市場經濟是否就是最好,但在找到替代品前,將「市場」擺在何位置事關影響創業家、創新者的信心。
例如有企業家打算在國內開數千家火鍋店後要衝向世界跟麥當勞平起平坐,但可能擔心做得太大不受政策歡迎,而只開五家算數。
撰文:俞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