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08/10/2021

施政報告與土地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林鄭宣讀了本屆政府最後的一份施政報告,這是否她最後的一份?不知道,也不作揣測。

 

 

  這份最後的施政報告充滿宏圖大計,更似是新官上任時對未來所訂的計劃與承諾,這便難免使坊間產生不少狐疑,這是在畫餅充飢還是另有所圖?若是一些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得到有效的回應,此種狐疑可以減少。特區政府有必要迅速行動把最逼切的問題解決掉,港人才會對那些長遠計劃有信心。

 

  最為市民關心的還是何時可通關。這對香港的經濟、民心、家庭團聚、心理健康都十分重要,現在是拖得太久了。政府吹的風是要內地與香港專家對接解決一些技術問題,坊間的傳說是如何落實可追蹤新冠中招者的健康碼或通關碼。現時一種說法是要多等4至5個月才可解決這問題。我使用過「粵省事」的二維碼,也在內地的酒店隔離過,明白內地的一套的確十分嚴謹,但非常奇怪為何特區政府不在早幾個月便主動去研究這些技術細節,要清零了這麼久後才如夢初醒?把通關再推後幾個月,對香港的破壞及人民的傷害有多大,是否不放在一些人眼中?

 

未來10年樓價仍有上升壓力

 

  施政報告對長期影響著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倒是沒有放過。人所共知,樓價貴房屋細小且不足,是香港很尖銳的問題,亦是社會各種矛盾的重要來源。港人生育率低,人口結構不平衡,主因之一是樓價太貴。貧富鴻溝之存在,很大程度上是有些家庭擁有物業,得享樓價升值所帶來的紅利,但接近一半的家庭卻沒有此福份。經濟如果發展不順,年輕人的事業也會受制,而經濟的發展,也很受寫字樓租金的影響。樓價高與土地供應不足,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施政報告重視土地,是對的。

 

  在中短線上,施政報告說已找到350公頃土地,足夠10年內建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另外也會爭取尋找土地供建設10萬個私營房屋單位。33萬個公營單位,對公屋輪候問題也算是可以解決了,只是大多數都要在較後的時間才建成,最初的幾年,輪候隊伍仍在。不過,10萬個私營房屋平均只等於每年1萬,而且是否有地,還是沒有多大把握,這便顯示了未來10年樓價仍會因供應不足而無法平穩下來。每年1萬個單位是甚麼概念?80年代的時候,每年新增的私營單位常有接近35,000,90年代也常接近3萬個單位,近年則長期短缺,有時連1萬個也沒有,歷年積累下來的短缺壓力頗大。香港人口沒有怎麼增長,甚至下降,但住戶數量卻每年增加,大約每10年上升10多個百分點。若沒有重大的經濟不景,未來10年樓價還是有上升壓力。

 

  在土地長線供應方面,施政報告拋出了一個願景,便是把新界北區的3萬公頃土地連接起來,發展成一個有250萬人口及65萬份職位的地區。這個願景方向正確,其規模亦大。從前我在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中參與討論時,講來講去,都最多涉及不到3,300公頃的土地,現在卻突然說3萬公頃有望了,豈不震撼人心?我未見過詳細計劃,不知能否成事,但有4點可說。

 

融合大灣區可帶來更大商機

 

  第一,在解決黑暴、立法會受到癱瘓時,這個發展大計一定會遇到重重阻力,但現時香港政治環境已變,成功的機率增加不少。第二,在新界北的山頭上或是在奔赴深圳灣的車上向北一看,可見深圳繁華的大都會氣象及香港這邊的荒涼,反差甚大,這不合經濟發展的邏輯。新界北區與世界有數的高科技中心就在近鄰,土地矜貴,但現在卻無有效使用,豈非浪費?第三,發展北區是融合大灣區的重要步驟,對港很具戰略意義。第四,資金不是問題,政府要負責的主要是基建。我素來不贊成政府花費太大,但只要投資的效益大於成本,這便是有利可圖的生意,就算要借錢也應投資。中國正在深圳及大灣區一帶打造世界頂尖的創新科技中心,而且已有成效,香港不趕緊配合此發展,為自己帶來更大商機,更待何時?

 

  施政報告也提到明日大嶼的建設。我一向支持此議,香港土地昂貴,在有戰略性的地方填海製造土地,成本不低,但效益更大。明日大嶼的建設包含了快速可達中環的鐵路,對擴充香港商業及金融業務的容量大有好處。

 

政府需做實事倒逼地主起樓

 

  新界北區及明日大嶼都是長遠項目,但卻可能起到倒逼今天的地主快點建造樓宇的作用。若將來有大量土地供應,今天坐擁土地不去發展豈不與自己腰包過不去?但是否能倒逼成功,卻需要一重要條件︰政府需有具體的實質行動去證明,這些大計不是空中樓閣,將會逐步推動。否則若人人認為這些只是吹水,哪會構成功壓力?

 

  (編按:作者因事將停寫4周,11月12日復稿。)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美國再對華加徵34%額外關稅,又取消小額包裹關稅豁免,你認為此舉會否對中國的廉價電商有重大影響?►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6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不是我發表於 2021-10-21 06:05 PM
  • #7
  • 公務員就是公務員, 謹小慎微, 做好本份, 雙眼緊望腳尖, 否則, 跌倒。
    董生好計, 斗不過司長, 卻讓香港衰了20年。要懂得用公務員, 而唔係俾公務員用。
    今時唔同往日, 北京扯下公務員同國際下流勢力的面具, 挺身做白武士, 肯定要有關人等屁股拍指揮腦袋同雙手。後面向好。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左中右發表於 2021-10-20 07:14 PM
  • #6
  • 我在這裏向雷鼎嗚先生提出我看到的現有己批准土地填海工程但被擱置的計劃,希望雷先生可以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可以使這在目前超過五百公頃的高質海景土地可以馬上被運用!


    這就是原來董建華時代已經幾乎可以上馬,批出投標的青衣南十號碼頭!因為市場和經濟関係,和深圳等貨櫃碼頭的高速發展,使香港不能再投資貨運而使這可用土地計劃被擱置!雖然建屋需要龐大壓頂,政府,和行政立法兩局議員就是不懂轉換用!使香港十年的建屋需求得以舒緩而不理!

    當然其中有中石化的廠房涉及,但要商討搬遷不會是難題!其餘交通規劃已一應俱全,自然是短期之內可以上馬,而且可大規模解決短期供地建屋的方案!

    希望雷先生可以花時間研究一下,及向當局,以至有関港澳辦或其他大陸相関部門人仕可以發揮影響力,速使這土地填海方案可以物盡其用,已花的研究不致浪費!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左中右發表於 2021-10-20 06:53 PM
  • #5
  • 身在海外的看到香港幾十年來,在「嘆」無地!起不到屋!每次看到高官,兩會議員說找地困難,心中便嘔血!

    香港缺地問題一向是由當時政府與地產發展商裏應外合,去局限土地供應,然後議會內外,傳媒,NGO 環保團體等分別在製造反對聲音,示威,抗議等。而政府當局高官馬上「順應民意」,拖延,取消供地方案,處處自我設限‘使後來上位當官者都動不到開放土地的計策!

    林鄭數十年在這政府設計和參與之下,當然瞭解,順應這設局!所以外來人士的郊野公園需求,拍掌,永遠比年輕人和住劏房籠屋者的需要來得重要!加大郊野公園永遠比建屋開發土地優先,不會得到反對聲音,只會有掌聲!反之填海,郊野公園邊坡的土地不會不能開發!可省掉反對的嘈音!

    即使有實際的現成已批准土地填海計劃和環評批準的土地,政府和在這發文的兩會議員,看到在面前,仍裝著看不見!只在擁議花費天價公帑的,工程難度最高和最大不確定完工的大嶼填海計劃,便得到全力支持!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Decent發表於 2021-10-15 07:23 PM
  • #4
  • 香港人住得貴住得細住得差 ! 無人道 ! 住宅只佔 7% 香港土地 , 香港實際上有大量土地 , 可以發展住宅 ! 政府極度對市民唔住 ! 樓市泡沫經濟,禍國殃民!政府必須急切調整土地規劃 , 調高住宅佔香港土地10% - 15% ! 同時 ,政府必須急切立例 : 只準年滿 21歲港人擁有一個住宅單位 ! 不準以任何公司 , 任何機構名義擁有住宅單位 ! 違法者必須一年內沽出住宅單位 , 不然 , 每年繳交住宅物業市價的 25% , 作為物業稅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NALeraisi發表於 2021-10-11 02:30 PM
  • #3
  • 我都不知道林郑有什么能力能完成这个计划。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21-10-10 09:00 PM via app
  • #2
  • 看来這份宏大的施政報告,還是由林鄭自己來執行。
    曾經説過好幾次,自從美國對香港官員實施制裁後,下屆特首選舉時,林鄭已無對手,就算有亦只是畀臉戥場矣。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