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1/04/2023

中國科技發展已超越美國?

  • 雷鼎鳴

    雷鼎鳴

    香港科技大學經濟學系前系主任及榮休教授

    雷鳴天下

    本欄逢周五更新

  金融海嘯年代的美國財長保爾森(Hank Paulson)是個知華派,他今年初發表文章,指出美國試圖與中國脫勾的政策失敗,中國早已是世上三分二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美國自己也做不到跟中國脫勾,迫使其「盟國」也仿效美國去孤立中國,最終只會使美國被孤立。

 

  美國對付中國,常常採用兩敗俱傷的策略,這本非上策,但如果認為自己比對手強很多,對方沒有痛楚的承受力,縱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只要能使中國一蹶不振,美國也願意做。但如果雙方實力接近,所採用的策略對自己造成的傷害又大於對方,便是十分愚蠢的自殘,而美國正是這樣做,以致保爾森十分心焦,認為美國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中國。

 

  保爾森的觀點只是常識,但在不懂世情的美國政客當中,他的言論已是一泓清泉。本來美國最能領先世界的強項是她的科技實力,所以她便以為有條件採用兩敗俱傷的方法去打擊中國科技,但縱使在這方面,美國一樣未有與時並進,犯下了低估對手的戰略性錯誤。

 

(istock)

 

  美國科技力量真的比中國強大嗎?大多數人應會對這個問題持肯定答案。幾個月前,我也會這樣回答。但我同時也是一個相信證據的人,近日閱讀了兩份報告,卻不得不修訂立場︰美國的科技水平在不少領域恐怕已被中國超過而仍懵然不知。

 

頂尖刊物發表論文 中國首超美

 

  科技可以分為基礎性的研究成果及可較為接近實用的知識。在自然科學的基礎性研究上,《自然》雜誌每年編製的「自然指數」是最具權威性的指標。《自然》雜誌把全球自然科學各個領域最頂尖的共82份刊物都找來,算一算內裏的論文,看看每一個國家有多少篇論文被發表。如果某篇論文有來自不同國家的作者,《自然》雜誌會按人數比例去計算論文誰屬。又因為在這82份頂尖刊物能發表的文章都是最高水平的,所以論文的總數量是可以兼顧研究數量與質量的準確指標。

 

  12、13年前,美國每年約有2萬篇論文能進入「自然指數」中,而中國只有四、五千篇,但時移世易,美國一直原地踏步,甚至倒退,而中國則年年大幅上升,2021年12月至2022年11月這12個月內,中國出現重大突破,第一次超越美國,中國是19,172篇,美國是17,776篇,兩者都拋離排名第三、擁有4,255篇的德國甚遠!要知道,在頂尖刊物發表的論文多,意味着20、30年後的諾貝爾獎很可能便在此中尋。

 

「自然指數」華年增14%美負增長

 

  用另一種角度去看,過去7年,中國的「自然指數」平均年增長13.97%,而美國卻是負增長2.2%。其實,歐洲的所有科技大國都是負增長,正增長只在中國、印度和南韓等國家出現。

 

  「自然指數」也可用作對各大學的排名。香港的大學資源不夠多,罕能排入百名之內,早已被20多所內地大學比了下去。我們若用過去5年的平均數,科技大學則以年均118篇在香港排名第一,港大105篇第二,中大103篇第三。

 

  除了「自然指數」外,我讀到的第二份報告是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今年編製的「關鍵科技追蹤」報告。此報告追蹤了44項重要科技,人工智能、太空科技、新能源等等都包括在內。根據它的數據,中國竟在37項科技項目中領先美國,後者只能在7項中領先中國!

 

  更有甚者,中國在個別項目中領先的幅度還頗大,例如全球關於航空工程中影響力最大的論文,有48.5%是中國人所寫,中國學生讀理工科的人數等於美國的9倍,在人工智能的專利權中,中國的數量是美國的6倍!

 

人工智能專利權 中國數量是美6倍

 

  這些驚人數據足以動搖我們對世界各國科技實力的認知,中國的科技工作者似已成功組織起來,專注地為科技發展作出貢獻,而美國對世情的脫節在國會議員胡亂質詢TikTok的無知問題中已顯露無遺。

 

  自己被中國超越,或快將被超越,還要去搞制裁搞封鎖,不會持續得了多久。這種趨勢愈到將來便愈為明顯,我們大可拭目以待。在歷史上,世界最重要的科學發明,大半皆為中國人作出的貢獻。這個科技史家李約瑟的著名論斷,也許會在不久的將來重新體現。

 

(本文原載於4月21日《晴報》)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公營醫療收費新方案公布,急症室設分級收費,街症等項目加價,你是否認同新收費方案?►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10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我要回應

登入

發表回應

登記

成為新會員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經濟通立場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 潛龍發表於 2023-4-24 05:21 PM
  • #11
  • 1)現在只可以說中國的科技成果在增量上超越美國,在存量上還差很遠。雖然西方的現代科技發展比中國早一百年,但早期科技成果絕大部分已公開,所以中國要追趕的可能只是西方近二三十年的存量。我相信到2049年追上應該沒有問題。
    2)科技發展需要錢。有部分錢是從政府來的,而中國的購買力平價GDP已超越美國,所以政府的科技資源投入可以與美國相比。有部分錢是來自私人和企業,可惜因為中國金融發展不及美國,以致這方面的資源投入不及美國。科技研發是高風險高回報的,可能只有1%投入有豐厚回報,所以從市場集資,由承受得起風險的人出資是最化算的。看看中國和美國的科技股總巿值就可以大概知道兩國企業可投入資源的差距。用經濟學術語說就是中國的比較優勢未適合投資高科技,現階段造家電和機械等才是最賺錢。不過,從一個國家的角度看,經濟上合適只是一個方面,國家安全和長期利益也很重要。在國家一窮二白的時候還發展不合經濟原則的「兩彈一星」,否則國家生存也成問題;在大量投入也只能寸進的芯片研發,不去做,國家的發展極限就由美國決定,這就是「中等收入陷阱」所在。生命體有集中資源辦大事的能力,不會只是計較一時三刻利益。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belon發表於 2023-4-24 04:08 PM
  • #10
  • 相信祖國沒有做不到的事, 早點和西方完全脫勾吧! 閉關鎖國都冇所謂, 反正我們全部自給自足, 鎖國後哭的只是美帝和一眾歐洲國家, 它們買不到淘寶的寶貝, 肯定要哭崩的.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GreatChinese發表於 2023-4-23 09:28 PM
  • #9
  • 老妖婦Amina不食K仔, 食美帝狗粮。

  • 引用 #8 無住 發表於 2023-4-21 12:23 PM

    井底蛙只要上網看看長駐白宮的台灣記者張經義的中東見聞錄,就會明白到在屬於美國傳統政治、軍事、經濟的中 ...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無住發表於 2023-4-21 12:23 PM via app
  • #8
  • 井底蛙只要上網看看長駐白宮的台灣記者張經義的中東見聞錄,就會明白到在屬於美國傳統政治、軍事、經濟的中東地區,中國居然能夠做和事佬,令沙伊兩個世仇握手言和的原因了。再上網找找中國和非洲地區的進出口貿易額,佔比歐美多少,就知道世界慢慢發生變化了。
    整天只懂喃喃自語大談意識型態,詛咒大陸,咁同食k仔有乜分別?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逍遙子發表於 2023-4-21 11:09 AM via mobile
  • #7
  • 是的,謝謝您,雷教授!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Kelvn發表於 2023-4-21 11:05 AM via app
  • #6
  • 感謝雷教授理性及獨到的分析環球局勢,令我們對國際時事更充份認知理解,多謝!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BernardF發表於 2023-4-21 10:33 AM
  • #5
  • 係囉,封城封國,搵D亞非拉的盟友,目我陶醉在東升西降的美夢吧! long live the self-crowned king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BernardF發表於 2023-4-21 10:31 AM
  • #4
  • Oops! 咁叻!點解patents 遠遠低量於人家呀!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BernardF發表於 2023-4-21 10:30 AM
  • #3
  • 恭喜各五毛,超過人家,就唔使再偷再抄再迫 knowledge transfer 了!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BernardF發表於 2023-4-21 10:28 AM
  • #2
  • 哈哈,擦鞋友還識加個 question mark! 淆底?
  • 回覆 | 引用 | 舉報
  • 只看作者回應
  • 查看全部回應
  • 順序
  • 倒序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