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戰 | FOCUS | 中美臨產業「硬脫勾」,香港需做最壞打算
09/04/2025
面對北京誓言「奉陪到底」,暴跳如雷的侵侵對華祭出104%關稅,周三(9日)中午正式生效;對價值低於800美元包裹的150美元關稅,亦將於6月1日生效。中美產業「硬脫勾」似避無可避,涉及至少1.8億人就業的內地外貿業何去何從?而港府又有無做好最壞打算?
104%稅率,難以減價及貶值對沖
20%、34%、54%、104%,「關稅王」特朗普叫板中國的價碼,幾乎呈幾何級數式上升。撇開其對等關稅行政命令附件二中的豁免項(涉及呼吸機、稀土合成物、半導體、金屬製品、化工原料等),中國出口美國的消費電子品、紡織品、機械等大項,統統面臨重稅。
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今早刷新7.42紀錄新低。
如果說貿易戰1.0時,尚可通過減價讓利疊加人幣貶值,力保美國訂單;那麼眼下貿易戰2.0,本就利潤微薄的製造商,以及今早刷新7.42紀錄新低的離岸人民幣,勢無法再僅僅通過減價或貶值來對沖。
據商務部2022年數據,外貿帶動的製造業、相關服務業的就業高達1.8億人。特朗普高舉關稅大棒,相關企業目前的應對之法普遍是「趕、緩、找」。所謂趕,即是已經按訂單生產或已出貨的,加緊運輸;緩則是暫停接收美國訂單,控制現金流支出;找則是尋找其他同類型客戶替代,以及潛在的生產線轉移。
「出口賺美元買美債」模式將打破
消息就指,近日中國往非洲的貨櫃報價已直線上升,不過,無論是非洲、東盟還是中東,客單價都難及美國。例如同樣的兒童洞洞鞋,在亞馬遜售價可達30美元,但在以東南亞買家為主的Shopee,僅能賣到十幾元人幣。
對價值低於800美元中國包裹的150美元關稅,亦將於6月1日生效。
多間機構去年針對貿易戰2.0的基準情境估算,關稅將致跨境電商交易額下降25%至40%,行業就業崗位減少20%至30%。不過,眼下顯然已進入極端情境,短期內冀望中國出口「多元化」或「轉內銷」立竿見影,都屬一廂情願。
難怪有「鱷王」之稱的橋水創始人達里奧最新指,過去那種中國等國家低成本製造、對美出口、購買美國債務,而美國借債消費、累積巨額債務的模式,將不可避免地被打破。人們見證的,並非只是關稅,而是全球主要貨幣秩序、政治秩序和地緣政治秩序的典型崩解。
風險真實存在 VS 金融體系穩健
而此跟新加坡總理黃循財警告,美國最新舉措標誌全球秩序發生重大變化,基於規則的全球化和自由貿易時代已經結束,不謀而合。
大敵當前,港府有無做好最壞打算?
值得一提的是,當黃循財警告新加坡人,必須為前路更大的衝擊做好準備,「不要掉以輕心,陷入自滿,風險真實存在,而且利害關係重大」時,港府卻仍強調「金融體系穩健、交易暢順」、「對等關稅實際只會影響香港整體出口約3%」,大有低估風險之嫌。
倘若美國財政狀況或美元秩序動盪,香港聯繫匯率有何Plan B?倘若特朗普對香港施加二級制裁引發大規模資金外流,香港有何資源抵禦衝擊?倘若貿易壁壘導致全球供應鏈斷裂,香港又如何維持自由港競爭力?簡而言之,大敵當前,港府有無做好最壞打算?
撰文:金子安
【你點睇?】中國對美關稅措施實施反制,同樣加徵34%關稅,據報亦不會批准TikTok分拆出售。你是否支持?►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