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2017
失禮的掛畫
林鄭最近上傳了一張於政務司司長公館內拍攝的照片,飯廳牆上掛著一幅不顯眼的畫,是關聯昌作品《飯席》。
室內掛甚麼畫作,反映屋主的情操修養。如果家中經常宴客,挑選畫作時更要仔細小心。倘若屋主身份特殊,掛畫更不能隨便。凡事講求對稱:竹對竹、木對木。若果木對竹,就有托舉木之嫌,有貶低竹之說。
飯廳的掛畫與佈局,要別出心裁。杯酒之間,宴客時不妨借畫作以為助談。如果是掛一張呂壽琨的《禪》,則可對來自外地的朋友訴說,原來香港是怎樣的一個臥虎藏龍之地,一個油麻地小輪公司職員,另一面其實是香港新水墨運動的帶頭大哥,整個運動如何影響到大陸以至其他地方的水墨發展。同時亦不妨順便掛一張罕有的王無邪水墨自畫像,在甜品上後,臉已紅熱時,暢談他的平生與繪畫風格,原來你的客廳就藏有幾張他不同時期的作品,然後大家拿著酒杯到客廳去。
當然亦不必如此功利,畫作也可以純粹渲染環境輕鬆氣氛,引導食指大動。面對一片大幅利落牆壁,配一套簡潔的大幅作品就最好,如果政務司司長可以向香港藝術館借畫,管偉邦八拼的《經典再造》,也是不錯選擇。
其實關聯昌未算畫家,畫師亦不入流,只能算是畫匠,猶其是《飯席》之流的作品,當時純粹賣給遊客,用西方對中國的想像,去描繪中國社會的情境,應市場需要而作,就似赤柱市集所見作品,不過是討好不懂中國的西方旅客紀念品,毫無藝術價值,最多只算有歷史意義,叫做曾經是歷史的一部份。
這種畫作,非不宜掛,依屋主身份,只是不該掛在飯廳。中環文華酒店一樓的洗手間外,就掛著四幅舊時中國的人物寫照,同樣是像深圳大芬村的那些流水線外銷畫。記得鄧永鏘爵士在倫敦的唐人館,洗手間也是掛這些清朝倒模式作品。
世事有時就是這麼諷刺,別人覺得難登大雅之堂的,在他人眼中卻是至寶,就像丹麥藍罐曲奇,丹麥人無不未曾聽聞,相反在亞洲,特別是香港,則為送禮佳品。同一件事,兩個國度,各自極端。或許關聯昌的作品,在政務司司長眼中,是一枚萬花筒,對著燈光仔細觀望,原來別有洞天,只是我們未曾領悟。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