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8/2022
戰亂有時,重光有時:翻開《香港老美》系列,隨著作者細探香港的動人歷史與小故事
每年8月,也是紀念香港重光之時,對上一兩代香港人來說仍然深刻難忘,因是紀念盟軍在二次大戰擊敗日本取得勝利,結束長達三年零八個月的香港日佔時期。紀念日更曾為香港公眾假期之一,定於每年8月最後的星期一及之前的星期六,讓我們好好記念戰時艱苦歲月。
假期現在雖已取消,但永誌難忘,對我來說,也許包括因先父曾參與二次世界大戰時香港保衛戰(Battle of Hong Kong)義勇防衞軍的關係,他在戰役中因槍傷而住院三個月,所以對那段歷史,除了不惜腰間錢修復他留下來關於香港保衞戰的舊書(這個請容我擇日再談),我總會伺機補遺。
香港保衞戰是二次大戰期間,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首天,1941年12月8日清晨,亦即日軍偷襲珍珠港約6小時後,入侵英屬香港的一場戰役,並在12月10日攻破醉酒灣防線,12月13日佔領九龍半島,到五日後,12月18日晚上登陸香港島,然後12月25日「黑色聖誕」香港三軍總司令總督楊慕琦向日軍投降。
上周偶然在Asia Society(亞洲協會香港中心)的講座裏,聽到《香港老美》作者黃慶雄(Simpson)分享並重溫這段戰役,勾起家族記憶中這塊歷史碎片。
原是旅遊叢書主編的Simpson,因為疫情,公司瀕臨結業邊緣,唯有用最少資源救公司助同事脫困,兼辦編撰、攝影、排版,轉向尋覓昔日香港足跡,出版第一冊《香港老美》,記錄舊香港的美學印記,帶讀者認識的老香港建築。豈料反應奇佳,遂再下一城,今年出版第二冊,走訪多幢戰時前後建成的舊樓,搜索隱沒其中的佚事,包括天星小輪香港保衛戰時之最後小輪,以及Ms. Luba Skvorzov 戰時勇救米高嘉道理爵士的故事。
說起天星小輪,它實屬香港獨有的浪漫風景,更曾被國家地理旅遊雜誌選為「人生50個必到景點」 ——1870年代由印度富商 Dorabjee Naorojee Mithaiwala 創立九龍渡海小輪公司,當時乘坐小輪往返尖沙咀和中環每班需候40分鐘,票價5仙。1898年,公司被九龍倉集團收購,改名「天星小輪公司」,然後經歷了1906年極具破壞性的丙午風災、尖沙咀火車站落成等事件,到二戰時停止營運三年零八個月前的「最後小輪」。
乘搭這班「最後小輪」,前提是日軍正式攻打香港後第二天,大破醉酒灣至西貢的防線,並不斷轟炸九龍,低空掃射九龍的道路。除了小撮人有先見之明早早逃到香港島,大部分人到日軍不停空襲九龍後才如夢初醒,霎時慌忙湧到尖沙咀天星碼頭要渡船過(當年仍寬闊的)維多利亞港到彼岸的香港島避難。
此時,由英軍管制的天星小輪在中環碼頭放沉兩艘小輪,政府亦實施渡海管制,每人須到YMCA登記領證方可乘小輪到香港島,加上碼頭出現日軍便衣偽隊與九龍爛仔及印籍Punjabs軍團駁火,讓情況大趨緊張,也讓原已抵中環碼頭的三位人士,包括天星小輪資深工程監督Mr. Mackenzie、水警沙展Mr. Wheeler與探長Mr. Whant,擔心九龍仍有人走避不及,連同另外五位乘客(包括兩位護士Ms. Holland和Ms. Sando)一起隨小輪折返九龍「救人」。
可惜,Simpson據後來翻查資料,Ms. Holland因中流彈入院而最終不治;可幸是,這一趟「最後小輪」拯救了約50人,包括碼頭旁守護民眾的Punjabs及其他守軍士兵,還有被米高嘉道理爵士(Sir Michael Kadoorie)父親羅蘭士嘉道理勳爵(Baron Kadoorie)從半島酒店護送到「最後小輪」上的艾利嘉道理爵士(Sir Elly Kadoorie)。
登船後,他們仍與岸上日軍駁火,可想而知,情況險峻,對碼頭、船隻亦造成不少破壞,就算1945年8月重光,天星小輪也要待至翌年二月才能正式復航。
Simpson分享的不只是香港歷史中的某些小故事,還透過故事的爬梳,體會到他如何用心做資料搜集,保存珍藏關於這個城巿的「老」與「美」,當中歷史點滴,在城市復原及還原真相的過程,且對默默守護並付出過的人投以一顆感恩的心。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