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02/11/2017

【淺談京町家】從建築窺探京都人的生活

  對於日本的傳統住宅,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叮噹」裏的大雄家或小丸子的家,不過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在京都常見的傳統住宅,跟大雄和小丸子的家有很大分別。

 

 

  簡單來說,大雄和小丸子的家稱作「民家」,而京都常見的傳統住宅稱作「町家」。「民家」顧名思義是一般民居,通常建築物周圍有一些空地,外面是圍牆,空間比較大。而京都的「町家」的「町」意思是城市或市鎮,英文直譯是Townhouse,屋子長而窄,互相緊貼。

 

圖中町家約有3間

 

間口

 

  古時京都可算是個人煙稠密的城市,土地徵税是以「間口」(寬度)的「間」計算。所謂「間」,是塌塌米的長度,也是古時(甚至現在)日本人量度單位(一般是1.82x0.91米)。人們為了減少繳稅,盡量把屋的「間口」收窄。他們比喻這些屋是「鰻の寝床」,即是鰻魚住的屋。從街道看京都的建築物好像都很小。若大家有機會進「町家」改成的小店,就會知道內有乾坤。

 

面格子

 

  「町家」最明顯的特色,可算是「面格子」了。「格子」的日語意思不是方格,而是木條子。京都的街道很窄,室內私人空間跟公共空間距離很近。木條子既有裝飾之用亦能保障私隱。木條子能透光,室內不點燈也能活動,而架起木條子後,從外面幾乎看不到室內。細心留意的話,你會發現有幾種不同的格子款式。不同款式採光度各有不同,單看條子圖案就知道這戶人是做甚麼生意的。

 

面格子款式(圖片來源

 

見せの間

 

  「店」的日語是「みせ」,與「見せ」同音。「見せの間」的意思是「可以給人看到的空間」,是指「面格子」之後,建築物最前的空間。這部分就是「店」。古時京都人大部分都是這樣前舖後居,做小買賣,或者一些技術性工作。生活與職業緊密結合。

 

舊建築改成的咖啡店

 

  「町家」是構成京都街景的重要元素,「京町家」成了京都保育的重要一環,所以很多人都把舊「町家」改成小店或咖啡館。建築是生活習慣和文化的實體化表現,隨著建築被保存下來,我們就有機會窺看當年京都人的生活和文化。其實香港也有不少前舖後居式的生活,而當中的生活也有不少反映於建築設計上。如果這些舊建築得到適當保存,換上與時並進的內容,相信一磚一瓦都可以成為跨世代的溝通橋樑。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以伊衝突升級,北韓派兵增援俄羅斯,你會否擔心世界發生大規模戰爭?► 立即投票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Home Idea #Art & Culture #Travel #日本 #町家 #京都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