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6 00:00:00
奧巴馬姐姐 「心藥」治非洲乞討心態
弟弟是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你會如何應對隨之而來的關注?
Sauti Kuu基金會創辦人Auma Obama早前來港出席瑞銀亞洲慈善論壇,呼籲熱心捐贈者留意善款用途,確保用得其所並放眼長期。
奧巴馬同父異母的姐姐Auma Obama就欣然接受來自各方的好奇心,並藉此為窗口向外界介紹她在非洲從事的人道主義工作。在「奧巴馬姐姐」這一身份之外,她耕耘屬於自己的身份認同,冀為世界帶來改變。
Auma Obama於2010年成立Sauti Kuu(powerful voices)基金會,主張助非洲貧困年輕人及家庭自食其力,徹底改變「乞討援助」的受害者心態。她早前來港參加瑞銀亞洲慈善論壇時接受本報訪問,呼籲熱心捐贈者留意善款走向,確認所支持的項目能帶來真正改變,例如助貧困人口擺脫依賴,經濟自立,並著眼長遠。
比奧巴馬年長一歲的Auma 1960年生於肯尼亞首都奈羅畢(Nairobi),兩人的父親Barack Hussein Obama Sr.曾是肯尼亞政府資深經濟學家。1984年,Auma和奧巴馬20多歲時才首次見面,奧巴馬回肯尼亞尋根時她開車接待,兩人關係親近。
姊弟有「改變」基因
auti Kuu基金會教貧困年輕人及父母利用現有土地資源,建設自家菜園,靠勞動自立。(Sauti Kuu基金會提供圖片)
「奧巴馬姐姐」身份以外,Auma有自己清晰的人生路徑。她80年代在德國修讀社會學和德文,90年代獲得博士學位,入讀過電影學院、擔任記者,曾在英國居住。後來她回到肯尼亞加入國際組織CARE International,投身人道主義工作。
奧巴馬競選時以口號change(改變)贏盡民心,求「改變」的因子亦存在於Auma身上,她成立的Sauti Kuu基金會就力求改變非洲大陸的貧困境況。她過去在一些訪問大方談及與奧巴馬關係,惟今次來港參加慈善論壇則提前示意不欲回答有關弟弟的問題,講自己的基金會則滔滔不絕。
源於受害者心態作祟
「我年輕時住在德國,時常有很大疑問,為甚麼我成長的(非洲)大陸一直予人印象貧窮、充滿苦難、女性無法得到教育,這些刻板印象卻沒有出現在我身上?」在城市長大,Auma對貧困沒有切身感受,惟每次到鄉下探望祖母,總有人向她乞討金錢或幫助,令她沮喪。
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在發達地區或理所當然,Auma說,非洲農村的貧困年輕人卻連自己想要甚麼都未必有意識,她認為是「受害者」心態作祟。「他們認定非洲貧瘠、需要外界援助,這並非事實,這片大陸造就了我。我開始問:我擁有甚麼,是那些所謂貧窮的人得不到的?要改變甚麼,才能讓他們不再依賴外界援助,改善生活?」
她所做的努力就是答案:除非改變貧困兒童及青少年的心態,否則他們會一直自視為受害者,帶著乞討心態長大,且更重要是提供選項,向他們示範如何脫貧。
有見國際組織提供的支援有地域等限制,Auma創辦Sauti Kuu基金會,著力從農村4至25歲的兒童及青少年入手。「他們是未來,沒有思想包袱,願意學習。比起成年人,你更可能改變他們的思維方式。」基金會圍繞年輕人的性格發展和個性建立,透過交流、體育、演講、辯論、表演等令他們活躍起來,提高自我認知和改變對身邊環境的觀感。
「發展援助(development aid)給他們魚,或教他們釣魚,我說不對,應該問他們吃不吃魚。」Auma質疑單靠傳統的發展援助會製造依賴性,她則著眼於喚醒當地人對自己生活負責、主宰自己未來的意識,而非被動接受資助。
利用土地種糧食自立
該基金會不鼓勵免費施捨,而是讓年輕人及父母學會利用身邊的土地資源,透過勞動自立。「在香港和奈羅畢這種城市,人人都知道土地有多寶貴。我們主張用你擁有的資源去獲得你所需要的東西。」
她建立示範菜園、提供設施及培訓,教當地人種植糧食,他們若買不起肥料,就教用動物糞便製造肥料,生產有機農作物,產量超出家庭需要,就引導他們走入市場,從過去進口食物變成自給自足,還能獲取收入。她又推動「飯桌金融」教儲蓄,例如每人節省10元,收集在一起,所有人都可從中借錢去做些甚麼,支付利息,助他們製造收入。
籲善長留意善款走向
Sauti Kuu 2010年至今幫助了60個年輕人及約70個家庭,當中不乏年輕人已在大學學醫,一位曾在驢背上賣水維生的婦女更靠種菜及收費教他人建菜園等,賺了5頭驢和兩幢磚房,供孩子上大學,改變了人生。
全球有不少善心人願意捐資扶貧,Auma則擔心一些項目只支援短期,新捐贈者資助方向或驟變等。她呼籲香港人在內的捐贈者留意金錢走向,只是捐錢、感覺良好然後交付他人並不足夠,要為捐錢後發生的事負責,確定能帶來真正改變,並著眼長期。「人道干涉的成功人人有責,一個項目失敗,亦是捐贈者和執行者的失敗。」
摘錄自香港經濟日報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