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7 10:00:00

【社創•社區4.0】年長街坊化身導賞員 細說今昔土瓜灣

  土瓜灣,一個新舊建築並存的社區。

 

  到底牛棚是甚麼時候停用?打卡熱點的十三街前身又是甚麼?天廚味精你有聽過嗎?來自明愛九龍社區中心的四位街坊導賞員,透過土瓜灣老街坊的角度,帶同學們遊覽社區,分享屬於土瓜灣的故事。

 

土瓜灣的從前今日 走入區內看變遷

 

  培訓當日,四位導賞員Ja、May、Grace、阿妙、社工何姑娘和同學們先在牛棚藝術村集合,再一起遊走土瓜灣。出發前,導賞員May、Grace先和大家分享牛棚藝術村的歷史,「牛棚以前是中央屠宰中心,停用後再經過改建,現在租給本地藝術家當工作室,逐漸演變成今天的牛棚藝術村。」那牛棚是甚麼時候停用呢?阿Ja補充:「其實牛棚直至1999年才停用,不是大家想像中的七八十年代這麼久遠呢。」

 

導賞員Ja為同學講解當日區內導賞的內容

同學們跟著導賞員Ja 和Grace 到區內不同地點進行實地考察

 

  在牛棚藝術村對面,正正是充滿故事的十三街。Ja介紹:「十三街的前身是南洋紗廠,有想過以前的香港有這麼大的紗廠嗎?足足佔了十三條街!」May補充,「而且十三街每條街都用瑞獸命名的,很有中國特色,現在這裡的地舖大多轉型為車行。」1959年,南洋紗廠改建成住宅,成為現在的十三街,因這裡屬私人地方,政府只有管理權沒有業權,無法檢控違泊,吸引很多車房在這裡開業。

 

土瓜灣十三街,街內有多棟「雙梯樓」

 

  阿妙是十三街的老街坊,93年搬入該區,一住便二十多年。她說十三街的樓宇最高有八層,最矮四層。從街頭到街尾是1到28號。因當時飛機仍會經過這裡,街號越大的越接近機場,所以樓層越矮。「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這裡的環境,現在地舖大多都變成車行,車行多噴漆和電油氣味,令空氣較混濁,私家車泊滿在街道上,晚上還不時有人「飛車」,很嘈雜呢。」她笑言下雨天會睡得較安穩,「落雨少點人出來飛車,寧靜一點!」

 

街坊導賞員阿妙(左)和May(右) 正分享社區內的歷史及故事

 

  「雙梯樓」在區內比比旨是,即兩棟樓宇相連,共用一條樓梯,譬如說在鳳儀街的大廈上樓,穿過走廊後,可以回到鹿鳴街上。導賞員帶著同學們行上十三街的其中一棟樓宇,感受何謂「雙梯樓」設計。Ja表示,「當時政府需要有合規格的防火設施,十三街的業主為節省成本,將樓宇建成相連,成了現在『雙梯樓』的獨特設計。」

 

  離開十三街往土瓜灣道方向,Grace亦提到九龍城區內的旅遊巴違泊問題。她指著前面表示,翔龍灣後面就是九龍城碼頭,經常有很多旅遊巴載滿遊客來,晚上十幾架旅遊巴泊在碼頭附近,遊客塞滿碼頭,影響居民生活。「近年附近都開了很多酒店、金舖、朱古力店、酒樓等等,主力服務中國遊客,設施都不是為居民而設。」

 

  說起酒店,她們分享區內八度海逸酒店的前身故事,「六十年代時,八度海逸酒店和傲雲峰的位置是一個很大的味精廠,名為『天廚味精』,當時非常有名,老一輩的人一定知道!」May興奮的說。

 

街坊和同學交流 討論區內問題

 

  導賞員分享過土瓜灣的今昔,帶大家回到中心,一起吃著小店買來的茶點,討論一下區內的民生問題。阿妙認為土瓜灣的衛生問題仍有很大改善空間,車房集中在十三街,造成一定的噪音和空氣污染,「有人提議車行搬去新界區,但車行認為地點太遠,這裡地點方便和集中,也較多熟客。」何姑娘補充,土瓜灣的舊唐樓大多沒有業主立案法團或管理,非法棄置的垃圾問題亦很嚴重,「有人會將垃圾掉進天井、天台或放在街口,慢慢成為垃圾堆,業主別無它法,只好自行請人清理。」於牛棚藝術村旁邊的垃圾站,亦經常有很多建築廢料棄置在外,阻塞街道。「近半年食環署在垃圾站外安裝了閉路電視,希望能令亂掉垃圾的人較為收斂。」May說。

 

  街坊導賞員在帶領同學遊走土瓜灣區期間,在社區不同角落分別為社區的衛生問題、空間問題及交通問題進行討論,令同學更加了解這些社區問題對居民帶來的影響。不知道導賞員們對同學準備的社創計劃書有什麼建議呢?何姑娘以牛棚藝術公園作例子,公園九月已開放予公眾,位置就在藝術村後面,園內鳥語花香,環境舒適,她提到「在發展社區與保育的同時,該如何取得平衡呢?這亦是我們為社區解難時可以考慮的角度。」

 

街坊導賞員帶著同學走到十三街,並走進其中一棟樓宇,感受何謂「雙梯樓」

一眾街坊導賞員Grace(左一)、阿妙(左二)、Ja(右一)、May(右一) 與同學大合照。

 

【你點睇?】以伊衝突升級,北韓派兵增援俄羅斯,你會否擔心世界發生大規模戰爭?► 立即投票

你可能感興趣的文章

文章關鍵字:社創‧社區4.0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