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7/01/2021

只有香如故 —— 從泥濘中走出,羅君兒用藝術訴說生活

  尖沙咀藝術商場六樓展覽著來自中東歐的藝術作品,是羅君兒最近的策劃。

 

  向來低調的她,因為一連串的巧合而引致的不幸,加上她本身的家族背景,很多年前曾經無辜地出現在頭條,所有人都很關心她,再被變成娛樂版的嘉賓。隨著事件的過去,由於無甚麼再能炒作,她的名字像漣漪泛過後的平淡,消失在都市裏。

 

  當這些新聞似塵垢般飄落地上後,她開始了真正的事業。

 

  在全港的英文書店逐一閉幕,見證外語書籍在國際都市的沒落,她卻出版了一系列與藝術相關的地方小志《The City Book》,希望用英文此國際語言向全球分享屬於那一城市的故事。

 

  正如金庸寫《書劍恩仇錄》,先以他小時候在浙江海寧的乾隆傳說作藍本一樣,以香港為家的羅君兒,自然把香港作為第一站,隨後才到新加坡。此後也常繪畫,最近還當起策展。

 

  人生雖短,但她的生命歷程更短。或許是面對過突然而至的厄困,眼神像看盡千帆,有著不稱年齡的早熟。那點點的柔光似是江南小鄉的一片夜色之中,青石街道把月光反照。羅君兒應該是屬於民國,似張愛玲、周璇、宋美齡,是一朵傲雪寒梅,可是命運對年輕的她也太過殘酷。

 

  如果在地圖上從愛沙尼亞往南向希臘畫一條孤線,那些國家不是在二戰中蹂躪,就是封鎖在一塊紅色布幕。這些民族都是柔裏見剛,弱中證強。她可能有過這樣的閱歷,隱隱和中歐和東歐百年的歷史共鳴,因此近年把事業的重心,遷到世界的另一個地域,無意苦爭春,不跟隨香港只心傾英美的俗套。

 

  提起她的名字,很多人只記得幾乎很久遠、她早已跨過並成為動力的一件事情。對她之後所做的一切藝術事業而言,畢竟有點不公平,也是這小城裏百多年來未曾改變過的膚淺。慶幸她不會責怪,因為在很多年前的那幾天,在漆黑的洞穴中煉就出的灼灼眼神,早已懂得明瞭,看得通透。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

Fall in Fall

You May Also Like
#藝術 #羅君兒 #藝術作品 #The City Book #藝術書籍 #Art & Culture #Inner Beauty
More on Art & Liv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