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2018
存在主義人生觀:對世界了解越多越不樂觀
今天介紹法國存在主義作家沙特一段話:
「人首先存在著,在世上碰到各種起伏不定的際遇,再三思量,然後才慢慢界定自己。」
尚‧保羅‧沙特(Jean-Paul Sartre),生於1905年,1980年逝世,著名法國哲學家、作家,存在主義哲學大師及二戰後存在主義思潮的領軍人物。這裏引述的一段話,較能概括沙特存在主義哲學中的「存在先於本質」的思想。
許多人說一個人的品性是「天生」的,人的本質天注定。沙特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天生的。人生下來除了生存之外沒有天經地義的道德或靈魂,道德和靈魂都是人在生活過程中創造出來的。我們出生,我們存在,在世上遇到不同的人,有各種際遇,在思量後有所行動,而我們的行動就創造了自己的本質,這樣就界定了自我。我們可選擇自己的生活,或隨波逐流,任人擺佈,按照他人的期待去做人,這樣就界定自己不是一個自由人。我們若能夠不受高尚規條約束,由自己掌握自己的存在,這樣等於肯定我們的自由和自我價值,就界定作為一個自由人的本質。總之,我們的本質,是由我們存在之後的言行所創造所決定的。這令我們對自己的存在有很大的責任。
存在主義認為,世界和生命是無意義的,因為人類社會無法擺脫動物世界所沒有的對金錢、權力、色慾的慾望,所以對世界越了解得多就越無法樂觀。但存在主義的價值,是要求我們掌握住自己現有的存在,忠於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做自己,反抗荒謬。悲觀而積極,是存在主義的人生觀。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