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04/01/2016

探奇在貴州「百節之鄉」

  貴州是中國古代苗瑤、氐羌、百越、百濮四大族系交匯的地方,各種民族這裡形成了複雜的多元文化。在這元代以前,貴州還是「夷多漢少」,直到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鞏固西南的管治,派遣30萬大軍入黔,設衛所建驛站,維護溝通中原的驛道,貴州才漸漸拉近興漢文化的距離。但是,無論古代鬼方部落、夜郎國的傳說故事,還是今天的仍存在的奇風異俗,都給貴州籠罩著神秘的色彩。

盛裝打扮的苗族少女,她們所戴的銀飾往往重達十多斤,那些角冠簪梳、耳墜吊環、項圈手鐲……銀光閃閃、熠熠生輝

 

「歌聲聽得見,見面走三天」

 

  早在20多年前,我就迷上了貴州,特別是黔東南地區,頭10年我幾乎每年一兩次地跋涉於苗嶺、清水江、都柳江。

 

  當時貴州是中國最窮的省份之一,人們總是如此形容貴州:「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連綿不斷的山地,別說沒有高速公路,甚至大部分地方還只有「牛路」、「鳥道」;從省城貴陽到黔東南州首府凱里兩百公里砂土路,汽車要跑一整天,跑出省境要三天。不知底細的人聽起來,可能會以為貴州很大。怪不得漢代時貴州的夜郎王會有「夜郎自大」的妄想;怪不得貴州民謠會說「歌聲聽得見,見面走三天」。

可愛的苗族小孩

  現在,這個曾令人生畏的貴州,卻在「返璞歸真,回歸自然」的時尚潮流中成了許多人心目中最後的伊甸園,貴州的原始生態和古樸詭異的風俗文化,因為它與現代文化的巨大反差而顯出了寶貴的價值。

 

  貴州又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有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土家、瑤等十七個世居的少數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服飾、語言和風俗文化。即使是漢族,在貴州也保持著古樸的地域特色。

熱情的青曼苗族姑娘們

  各個民族又分為許多支系、部落。各部落被崎嶇的山地或茂密的森林分割開來,宛如一個個文化孤島,各島之間的服飾、方言、風俗特點彼此不同,甚少被同化。服飾是各支糸、各部落的識別標誌,所以族人在服飾上施展聰明才智,利用織錦、刺繡、蠟染、銀飾等多種方法,並以特定的圖案和樣式達到自成系統的效果,而且要悅目感人,與別的族系爭妍鬥豔。有些民族、支系、部落還把本族系的圖騰、族源故事嵌入服飾中,以永紀祖典源流。因而,貴州的少數民族服裝特別多彩多姿。

 

姿彩萬千的苗族,傳說是蚩尤後代

舟溪蘆笙會,苗女們圍成圈手拉手跳舞,我用慢快門追隨拍攝,表現出她們的翩翩曼舞的英姿

  在貴州的眾多少數民族之中,苗族可說是最多姿釆的民族。苗族的支系龐雜繁多,廣泛分佈在西南各省區;其中有百分之六十居住在貴州,成為貴州省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

 

  貴州的苗族主要聚居在苗嶺山區和清水江流域。特別使我注目的是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內的東系苗族,無論是服飾的絢麗多彩還是風俗的奇異獨特,在苗族大系中都顯得分外突出。為探討苗族的奇風異俗,我到過黔東南十多次。

 

  苗族的族源十分古老,其歷史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黃帝戰蚩尤」的時代。據傳說,蚩尤部落戰敗後由中原向南方遷移,演變成為的苗族,因此苗族至今仍尊奉蚩尤為始祖。悠久的歷史,在現代苗族中留下了古樸神秘而又多姿多釆的風俗文化。

在麻江蘆笙會上的一個盛裝的小姑娘

  苗族一般都居住在山上,或依山傍水而居,住房多是杆欄式木樓,俗稱吊腳樓,大的寨子可過千戶以上,遠遠看去,吊腳樓重疊交錯,非常壯觀。

 

  初到苗寨,最引我注目的是苗族婦女那艷麗奪目的服飾,我覺得苗家姑娘是苗鄉最艷麗的一道風景線。

 

  苗族人擅於織繡,至今保持著古老的紡織、染布、刺繡等精湛工藝。苗繡被公認是世上最精美的刺繡藝術品,繡品的構思奇巧,形象豐富,富有個性,這些藝術品隨時在她們的服裝上展示出來。黔東南苗族又以華麗複雜的銀製飾品而稱絕於世。節日時,盛裝打扮的少女所戴的銀飾往往重達十多斤,那些角冠簪梳、耳墜吊環、項圈手鐲……熠熠生輝,她們走起路來也會發出叮叮玲玲的悅耳響聲。「人無三分銀」的說法並不適用於黔東南。

 

  與俏麗的苗家姑娘成為鮮明對比,苗家漢子卻具有粗獷慓悍的陽剛之氣。

凱里蘆笙節的篝火晚會上,有狂悍熱烈的舞龍表演

  苗族又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雖然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是口頭文學非常豐富,其主要體裁是苗歌。苗歌有很多形式;記述歷史的苗族古歌雄渾壯烈,苗族飛歌嘹亮悠遠,情歌幽婉纏綿,酒歌熱情洋溢……。苗族的舞蹈以蘆笙舞和木鼓舞最為獨特,男女老少都能聞鼓笙而起舞,女的輕緩優雅,男的激烈狂悍,舞蹈技藝極之豐富。

 

蘆笙會——人如海,笙如林

雷山縣的上朗德有「天然的苗族村寨博物館」之稱,是我去得最多的苗族寨子,這裡的蘆笙坪用卵石鋪成,圖為村民們在跳蘆笙舞

  節日是苗族風情展現得最精彩淋漓的時刻。黔東南苗族有名堂的節日有一百多種,春節、過苗年、姊妹飯節、吃牯藏、爬坡節、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蘆笙節、龍船節……數不勝數,一些節日又往往「節中有節」,或者各部落在不同時間過同一個節,節慶活動此伏彼起。因此,這裡有「大節三六九,小節天天有」的說法,一點也不過分。

上朗德的苗族老人在吹奏蘆笙

  就拿春節來說吧,一般過了正月初三,各村寨就陸續掀起蘆笙會的熱潮,今天這個寨子過了蘆笙會,明天另一個寨子又開始了,一個接一個像走馬燈似的,彷彿沒完沒了。

 

  蘆笙會也叫蘆笙節,是苗族最普遍的節日,各地的節日名稱不盡相同,日子也不一樣,但節慶活動主要特點都集中在吹奏蘆笙和圍繞蘆笙跳舞唱歌。貴州其他民族也有類似的節日,但苗族的蘆笙會最為盛大,其中又以黔東南州凱里市郊的舟溪鄉和黃平縣谷隴大寨兩地的蘆笙節最著名。

過節時,苗族姑娘在村口設下「攔門酒」、唱著敬酒歌迎賓,外來的客人要喝了酒才可入寨門

  舟溪蘆笙節,在每年的正月十六開始,十八、十九、二十進入高潮。尤其是十九、二十兩天,盛大的蘆笙會還加上賽馬鬥牛,特別熱閙。

 

  蘆笙會時,附近市縣方圓幾十公里的人都來聚會,整日人山人海,笙聲如潮。人們圍成一個個圓圈,每個圓圈裡有代表一個村寨的蘆笙隊,小夥子在圈內捧著長長短短的蘆笙邊吹邊跳,姑娘們踏著笙樂的節奏翩翩起舞。

苗族蘆笙小不盈尺,大可逾丈,構成了廣闊的高低音域

  蘆笙節不但是慶豐年祝福的節日,也是男女青年擇偶的節日,到了正月二十一日,公眾的狂歡便轉為男女青年「遊方」的活動。雙雙對對的情侶用對歌來傳情說愛,纏纏綿綿地給蘆笙會留下來年再會的盟約。

 

  谷隴蘆笙會是在農曆九月廿七至廿九這三天舉行,節日的活動與舟溪的差不多,只是更為粗獷些,那千把蘆笙齊奏、萬人翩翩同舞的場面非常壯觀。

蘆笙會上的絕技表演:過火橋

  現在,蘆笙節的分佈和日期也隨時移世易而產生變化,例如,貴陽的四月八蘆笙會已失去傳統色彩;在黔東南州的首府凱里,每年夏秋之交舉行政府組織的「凱里蘆笙節」,雖然沒有鄉鎮裡的蘆笙會那樣地道,但是政府能調集自治州內各市縣的民族表演隊伍參加,規模盛大,是各族各系服裝和風釆的大展演,叫人大飽眼福。

鬥牛是蘆笙會中一個特別吸引人的節目,激烈的搏鬥扣人心弦

  我最後一次參加舟溪和青曼的蘆笙會是在2011年春節期間,感覺還是很地道。這時已發展成以凱里市為中心,周圍縣、鎮、鄉聯合展開的大蘆笙節。各處的高潮時間不一樣,我就依靠朋友打聽好日子,追逐一個一個節日高潮去,樂不可支。

 

  然而,當今高速公路、跨山橋樑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深山伸,許許多多被封閉在深山老林中的村寨聽到了汽車聲,貴陽到凱里的車程早已縮短到不用2個小時,我不免擔心起來——那些地道的民族節慶風俗還能保持多久?深藏在大山裏的文化寶藏會不會因現代文化潮流的衝擊而消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

Fall in Fall

More on Travel & Dining
Popular Tags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 港股
    • A股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