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9-07-17Text: 嶺南大學校長兼經濟學講座教授 鄭國漢

加密幣利用世界金融危機乘勢崛起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和經濟大衰退,為了對抗嚴重的經濟衰退,包括美國聯邦儲備局在內的各國中央銀行都放鬆銀根,推低利息甚至降至負利息,採取「量化寬鬆」,即以買債的手段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資金,防止通縮。一些資訊技術和金融界的精英乘機而起,他們批評中央銀行隨意印發鈔票必將引起嚴重的通貨膨脹,因而要推出加密(或者數碼)的「貨幣」。他們的說法是這些所謂「貨幣」的總供應量不能隨意增加,因為所設定的「錢幣」挖掘技術(所謂算法或algorithm)為總供應設定上限。然而,供應設定上限不一定價值水平高或者會有任何價值,惟這就是他們用以吸引顧客的技倆。

 

  真正的貨幣就是大家都接受的交易支付工具,例如歷史上就曾經採用稀缺的貝殼和貴金屬作為交易工具。現代貨幣大都是政府發行的法定貨幣(legal tender或fiat money),法律規定它在發行國是合法的支付工具,包括償付欠債。除非在貸款前借貸雙方同意採用其他償債方式,否則債主不可拒絕。各國的中央銀行肩負保障貨幣購買力穩定的責任,同時也通過調整貨幣的供應進行反經濟周期的貨幣政策。

 

  2008年發生全球金融危機,各國採取超級寬鬆貨幣政策,目的是對抗經濟衰退,避免世界各地掉進通貨緊縮的險境,當時和後來都沒有發生像加密「貨幣」提倡者所預警的嚴重通貨膨脹問題。事實上,大部分發達經濟國家的年通脹率一直都是低於2%的目標。然而,資訊技術精英看到部分投資者憂慮中央銀行大量增加貨幣供應而引發高通脹,便乘勢推出沒有內在價值的數碼資產。雖然事實證明,他們對通脹的預警是完全錯誤,但由於有利可圖,他們繼續不斷推動此些數碼資產。

 

  第一種加密幣稱為比特幣(Bitcoin),創造者自稱Satoshi Nakamoto,但身份神秘,至今其身份還未被確定。金融危機在2008年3月爆發,同年10月Nakamoto在網上發表所謂「數碼貨幣白皮書」,並在翌年1月推出第一批比特幣及有關軟件。據說,Nakamoto其後繼續帶領一批比特幣支持者發展該加密幣的挖掘技術和交易方法(包括第一個不需要中央記賬的區塊鏈(block chain)分布式帳本(distributed ledger)),但至2010年底後就不再參與其事。雖然後來有些人自稱是Nakamoto,但曾經與Nakamoto一道通過互聯網合作而推進比特幣數碼基建的核心份子,則認為那些人是冒充的。

 

  據說Nakamoto擁有超過一百萬個比特幣,所以他/她的身家在價格高峰時應逾200億美元;以2019年7月1日的價格計算,其身家最少也超過100億美元。事實上,早期擁有大量比特幣的核心人物和最初期的投資或投機者,他們的財富和比特幣的命運是掛在一起的。這些人和坐上比特幣快車的人當然希望推高它的價格,哪怕只有短暫時間可以出貨,其目的就是把熱空氣變成有內在價值的美元資產。

 

  以下是幾個有關加密幣的事實和問題:

 

  (一)比特幣稱不上「貨幣」的原因在於它不是一種普遍的交易工具,零售交易更是不常見。此外,較早前更有資產管理公司的分析指出,全球百分之九十五的比特幣交易屬虛假交易,當中大部分更是透過「清洗交易」(wash trading),即由同一人買入及賣出比特幣,製造交投活躍的假象,目的在推高其加密貨幣價值。是故比特幣和其同類數碼幣只能稱為「加密數碼幣」或者「加密幣」。

 

  (二)儘管比特幣的總體供應可能因為挖掘數碼幣的算法設有上限,但並不能排除替代品的出現。事實上,加密幣的種類繁多,根據一篇在2018年3月份發表的網上文章透露,當時市場上有超過1600種加密幣,但很多加密幣都是價值接近於零的垃圾幣,包括不少透過所謂Initial Coin Offering 發行的「代幣」,在發行後幾個月就死掉,少數的數碼幣就佔有大部分市值。資訊顯示,在2018年中旬比特幣的市值佔有率為百分之五十以上。對於比特幣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讀者可參閱一篇紐約時報的文章(註1)。

  

  (三)比特幣和其他加密幣是透過在電腦進行「挖掘」而「發現」的,製造挖掘機浪費大量資源,而挖掘加密幣需要大量電力(雖然中國禁止開設加密幣的交易平台,但據說中國挖掘比特幣的能力佔世界百分之四十至七十)(註2),實在是嚴重破壞環境而對社會沒有正面功能的玩意,而不道德盜用他人電腦進行挖掘的行為就更不用說了。

 

  (四)據說區塊鏈記帳技術的優點除可保護個別賬戶戶主的身份之外,所有戶主的交易記錄亦不能被修改,以保證沒有人可以造假。不過,黑客攻擊加密幣交易的帳本而盜走戶主加密幣的事件時有發生,更甚的是連整個網上交易所也可失蹤,戶主存放在交易所的加密幣會隨之消失。區塊鏈分布式帳本的鼓吹者認為加密幣交易沒有政府或中央機構的監管,令帳戶得以保密,但這也正是它一個致命傷,因為它像一個中門大開的雞籠,不法分子可以在系統中毫無顧忌地上下其手。當戶主有所損失,他可以找誰投訴,找誰賠償?

 

  (五)加密幣的社會功能及效用成疑,它只是一種金融投機的工具(下周討論)。

 

註:

 

1) Popper, Nathaniel, “How  does Bitcoin fit into today’s economy?”, 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Edition, April 30, 2019, p.7. 

 

2) Cao Li, “A threat to Bitcoin’s comfortable China niche?”, The New York Times International Edition, April 12, 2019, p.16.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更多嶺南人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虛擬貨幣 #加密貨幣 #比特幣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