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9
登太平山品嚐多國菜
太平山是遊客來港旅遊的指定遊覽景點,每逢周六及周日,便有不少人乘交通工具到太平山頂,當中有遊客,也有本地人。筆者每年也會到太平山一至兩次。到達太平山山頂後,例行活動除了欣賞一下夜景外,還例必到訪太平山餐廳。
這餐廳位於山頂廣場對面,自成一角。這餐廳座落的紅磚大屋,早在1902年已建成,所以也有人叫它「紅磚屋」或「紅磚牆餐廳」。餐廳有露天及室內部份,露天地方布置得有點像歐洲茶座,室內則像美式餐廳,氣氛熱鬧,服務員皆笑面迎人。此外,冬天天氣較冷時,露天座位會放置一些煤氣燈,讓有意邊吃美食,邊欣賞太平山風景的遊客,不至感到太冷。
海鮮拼盤大蝦味道甚佳
其中一頁餐牌。
或許因為平日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來訪,這裏的菜式種類甚多,有美式(漢堡飽薯條、扒類)、意式(意粉薄餅)、東南亞(星馬泰菜)、日式(壽司刺身)、法式(煮青口、焗田螺)及印度式等,各式其色,好像提供了酒店自助餐的餐牌一樣。不過這裏的食物卻是單點(al lar carte)質素,一改筆者認為旅遊區餐廳大多價高質差的主觀想法。筆者每次到訪,總有兩道菜例必下單,第一道菜是它的凍海鮮拼盤,第二道是它的秘製印度咖哩雞配紅花飯。
海鮮拼盤。
先說海鮮拼盤,如果讀者喜歡吃蝦,這個拼盤的蝦實在不容錯過,它不但鮮甜,而且十分彈牙,蝦味濃郁,較坊間的海鮮拼盤或自助餐所提供的蝦,質量優勝許多。除了大蝦外,海鮮拼盤還有生蠔、蜆、青口及亞拉斯加蟹腳,當中蟹腳的水準也高,蟹肉鮮甜而不會有鹽水過鹹;蓋過蟹肉鮮味的情況。這個海鮮拼盤份量雖說是一至二人份量,但其實份量頗多,四人點一至二人份量的海鮮拼盤已足夠,否則吃得半飽,就難再品嚐其他美食。筆者愛以白酒配海鮮,這裏提供半支裝的白酒,正好配搭這個海鮮拼盤。
番茄薑湯鮮甜醒胃
番茄薑湯。
海鮮冬蔭功湯。
吃完冷盤,筆者當晚與友人點了兩款熱湯暖胃,它們分別是番茄薑湯及海鮮冬蔭功湯,其中筆者甚欣賞番茄薑湯。它與一般中式番茄湯不同,這個番茄湯屬西式「濃湯」類,廚師應該用了很多番茄熬製湯底,然後再加入茄膏。而最特別之處,是廚師在湯內同時加入薑汁,酸酸甜甜的番茄濃湯混合了薑汁,味道既新鮮又醒胃。隨湯還有一個粟米薄脆,食客可把它沾一些濃湯後再吃,有點印度菜風味。
必點秘製印度咖哩雞配紅花飯
秘製印度咖哩雞配紅花飯。
筆者特別欣賞這裏的印度菜,雖然這裏不是專賣印度菜,但它和坊間以正宗印度菜掛帥的食店相比,明顯技勝一籌。第二道筆者每次來訪皆點的菜式,就是秘製印度咖哩雞配紅花飯。煮印度菜較著重香料運用,印度咖哩的味道較泰式咖哩辣,不會加入椰奶,更著重烹調出咖哩的香味,而且更辛辣。下單時服務員也提醒筆者這道菜味道較辣,不是很多食客接受,但筆者就是愛它愈吃愈辛辣的感覺。此外,這咖哩雞另配以紅花飯,這碗紅花飯也是吸引筆者味蕾之處。
紅花飯用的是印度米,較尖且長,較不吸水,乾身,口感與我們平常吃的泰國與內地絲苗米很不同,放在飯內一起煮的紅花很香,伴以秘製印度咖哩雞一起吃,令咖喱味道有另一種變化。
香草芝士烤包解辣一絕
印度香草芝士烤包。
香草蒜蓉法飽。
由於咖哩味較濃且辣,伴一碗紅花飯,通常不能把咖哩吃完。因此,筆者通常會另點香草蒜蓉法飽或印度香草芝士烤包(Naan),一邊沾咖喱一邊吃。這裏的蒜蓉飽及印度烤包,本身也有它獨特的味道及伴吃方法。好像香草蒜蓉法飽,廚師便同時拼了一個烤焗了的蒜頭,食客可以將蒜頭夾著蒜蓉飽一起吃,確是另一種風味。至於印度芝士烤包,這裏的烤包造得較厚身,烤包夾著芝士,也有乳酪醬可伴吃,它可即時有效地解除口腔內的辛辣,實在是吃印度咖哩的最佳配搭。
多國菜水準也高
法式牛油焗田螺。
海南雞飯。
當晚一同用餐的人數較多,因此筆者還伺機加點了法式牛油焗田螺及海南雞飯,希望嚐盡這裏不同的特色菜式。這道法式牛油焗田螺,所選用的田螺是較大的品種,選用較大田螺的好處,是田螺的肉較能吸收牛油及香草味道,六隻田螺很快被吃光。接連端上的海南雞飯,飯甚具油香,切雞也烹調得十分嫩滑,筆者當晚沒有沾上太多醬汁,反而希望更清楚品嚐雞肉的原味。筆者真心佩服這家佔地不大的餐廳,廚師竟然可以同時提供這麼高水準的多國菜,真有衝動走進它的廚房,看看是不是有多位不同國籍的廚師,還是廚師技藝高超,精通多國菜式!
推介蘋果香脆撻配焦糖雪糕
雲呢拿脆焦糖燉蛋。
蘋果香脆撻配焦糖雪糕。
朱古力心太軟。
筆者當晚一行人點了三款甜品,分別是雲呢拿脆焦糖燉蛋、蘋果香脆撻配焦糖雪糕及朱古力心太軟,三款甜品也做得不錯,而且份量不算少。筆者最喜歡的是蘋果香脆撻配焦糖雪糕,它是由多片蘋果砌成,底部是脆撻,中間放了焦糖雪糕,焦糖雪糕自中心慢慢融化,一口咬下可同時有冷熱、果甜及爽脆口感,一點也不膩口。下次到太平山,除了欣賞香港獨有的夜景,大家不妨到此「紅磚屋」品嚐美食。
太平山餐廳Info
地址:山頂山頂道121號
電話:2849 1000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