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1-01-24

Stuxnet蠕蟲 揭國際電子戰爭序幕

  記得十年前,全球都曾為「一條蟲」而擔心。各地政府和私人企業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捉這條「千年蟲」,避免電腦程式因踏進千禧年而出錯。當年,香港政府也設了一個首長級的職位專門「捉蟲」。

 

  最近,我在一份美國國防情報雜誌上讀到一篇文章。報道講述美國及以色列的軍事情報機關共同研發出一種名為Stuxnet的電腦蠕蟲(computer worm)。這種電腦蠕蟲威力甚大,且非常聰明。雖被散播到世界各地成萬上億的電腦中,但它只會攻擊預設的目標——即伊朗核子設施離心機的電腦程式。美國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於一月十五日率先披露以美兩國這項情報軍事合作計劃。

 

  據該報道的分析,即使美國這個以高科技見稱的國家也難以獨自研發出這新種蠕蟲,而需要與以國的情報軍事機關合作才可成事。而且外國的私人企業也很可能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牽涉其中。例如,德國西門子公司製造的部分電子機件和程式相信早被美國當局「種蟲」,這最後導致使用西門子機件的伊朗核設施出現問題。電子攻伐戰已非民間組織或個別駭客的惡作劇。這些電腦病毒與蠕蟲是一些國家情報軍事機關精心炮製的電子武器(cyber weapon),一輪國與國之間的電子戰爭也隨之展開。

 

  有人提出,電子戰爭的出現可能無意和間接地為人類帶來較「和平」的世界。最少電腦蠕蟲不會像飛機大砲般直接造成大量的人命傷亡。有傳聞指以色列本打算在2008年向伊朗進行軍事行動,後來因美國同意合作「養蟲」,同意取消攻擊計劃。最後,戰場從地面轉移到電腦,無辜的平民百姓因蠕蟲而逃過一劫。可是,我們也不可忽視電子戰爭對經濟及民生的實質破壞力。本人也曾在此專欄提到,在我們這個由電腦網絡主宰大部分設施的世界,例如電力供應和鐵路交通系統若被蟲攻擊而癱瘓十五分鐘,後果已不堪設想。

 

  可見,國與國之間的電子戰爭再不是荷里活電影中才看到的橋段。雖然並沒有證據顯示香港是電子戰爭的頭號目標 ,可是防範勝於未然。特區政府亦應經常提升政府部門的電子保安系統,同時向商界大力提倡電子系統安全的重要性,提高私人企業對這些問題的警覺。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更多鐵娘駕到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