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科技X醫療】中醫遙距醫療具發展潛力!哪些疾病適合採用遙距診症?
疫情間「遙距醫療」成熱話,各地科技人員、醫療專家都在探索現代醫療可以怎樣與科技結合,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歷史源遠悠長的中醫亦趕上這股科技潮流,與西醫一樣嘗試以視像診症形式治理病人。中醫著重望、聞、問、切,見醫師時總要把脈斷症,如何隔著螢幕診症?有本地推動中醫視像診症的人士指出,無論中西醫在運用視像診症時都各有限制,但相比起西醫,中醫其實更具發展優勢;相信即使疫情過後,仍能繼續推動中醫遙距醫療的普及化。
本地中醫師楊筠早在去年10月,一連串社會運動發生之時,已在診所推出視像診症服務,為一些因交通問題、不良於行或沒有時間到診的病人診症;近半年更因應疫情關係,此診症方式的需求大大增加。
「望聞問」掌握病人八成病況
中醫以望、聞、問、切診症,很多人都以為「切」,即把脈,是中醫推動遙距醫療的最大限制,楊醫師指:「通過望、聞、問,已能掌握病人八成病況。」她會隔著螢幕,望——觀察病人的舌頭、面色、神態;聞——聽病人說話時的聲調、語態、即時反應;問——詳細向病人問症;,至於把脈,只是印證前面三式的診斷是否正確。她舉例,平日靠把脈能得知患者心血不足,應該會失眠,而在無法把脈的情況下,她需要靠發問了解病人睡眠質素,如會否多夢、難以入睡;因需要問得較詳細,診症時間比往常多5至15分鐘,楊醫師指病人都樂意接受,他們都喜歡醫師問得較仔細。
視像診症無法為病人把脈,但無阻中醫發展遙距醫療,醫師可透過其他三診彌補無法把脈的限制。
(iStock)
楊醫師亦坦言,視像診症主要適用於症狀較輕的病症,如傷風感冒、頭暈身㷫、痌嘔腹瀉、風濕、關節痛、肌肉痠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婦科病如子宮肌瘤、月經不調,皮膚科如濕疹、牛皮癬等;只要是非急症、重症或疑難雜症,大部分輕微病症都適用。
隔著螢幕,無論中西醫都無法觸診,但在香港致力推廣中醫遙距醫療的司徒昌(Mark)表示:「西醫缺乏聽診器,如同中醫無法把脈,同樣需靠向病人問症,反而在此方面上,中醫更見優勢,因中醫透過舌診,以視像觀察病人舌頭,就能掌握病人大部分身體狀況。」
香港具潛力發展中醫遙距醫療
疫情雖然催化遙距醫療,但疫情過後此趨勢會否下滑?撇開疫情而言,Mark認為中醫遙距醫療在香港仍具一定發展潛力。香港私家診所遍佈各區,看醫生相對方便,但往往道路容易擠塞、去到診所又要等,每次起碼花近一個多小時才能完成求診;而近年香港人重視調理養生,對中醫的需求亦隨之增加;所以將東方醫學結合新科技,可為病人提供更有效率和全面的服務。
醫委會去年12月頒布《遠程醫療指引》,為西醫應用遙距醫療提供較為清晰的指引,雖然文件以西醫為對象,但Mark認為中醫亦可借鏡,無論是遙距診症或診所醫療,醫生的診斷責任其實並無分別;如果遇到不適合的診症條件,如燈光過暗、周遭太嘈等情況,有機會影響醫生診治,都應要求病人從視像診症轉回診所治療。Mark續指,香港是全世界少數地方對中醫有監管的地方,相信此能確保中醫提供有一定質素的醫療服務。
【你點睇?】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你認為誰將最終當選?► 立即投票
- 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