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03-28

大缺工元年來了!年輕人寧願做外賣仔都不肯「朝9晚6」?企業能用高薪挽回人才嗎?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有句名言,人生最重要的兩件事就是「愛」和「工作」。如今人們對「工作」這件事的初心與動力,正在重新解構。

 

  歐美國家目前正面對自1980以來面臨一個大缺工潮,這不是一個單一產業的現象,疫情之下,退出職場的人數比進入職場的人數更多,兩者出現黃金交叉,一些國家前途似「咁」的行業,例如:批發、零售、餐飲、酒店、醫護、製造業等等的產值及工作量卻又紛紛創下新高,顯然了需求持續上升,可用的勞動人口開始衰退,供求失衡。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英國人力資源公司Pivotal London指出,英國現下正面臨198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缺工潮,平均每個職缺只有3個人應徵,早就已經不是「人求事」,而是「事求人」的局面。在英國,請一個司機最起碼7,000英鎊,老麥,亞馬遜這些,時薪幾百都找不到人。相較之下,工作制度更為彈性的公司,就愈能吸引並留住人才。

 

  對企業而言,是比數碼轉型更迫切,比貿易戰更具影響力;對個人而言,是20年來最好的時機。

 

  人,都跑到哪裏去呢?

 

(圖片由作者提供)

 

  美國職場平台Glassdoor最新公布的《2022工作趨勢報告》預測至少10年,缺人的情況才有可能舒緩,撰寫該份報告的分析員指出,勞動力短缺與僱主難以徵才、留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他認為目前的情況是僱主將繼續難以招聘及留住人才,這又為甚麼呢?

 

  大部分年輕人發現,一直以來所謂的好工作,對現代人的價值愈來愈低,尤其是這場疫情,給了大家更多反思。

 

  美國的組織心理學家紛紛指出,當人類天天接觸死亡或疾病時,往往受到極大刺激,進而開始思索一些存在主義式的問題,例如,我的人生目標是甚麼?我幸福嗎?我快樂嗎,我的下一代又如何?這份工作是我一生的終結嗎?

 

  年輕人傾向自己向自己做老闆,而且在歐美反工作潮的最新論述之中,大家使用「偉大的實現」Great Realization這個詞語來代替「離職」。

 

  很多人離職的原因很簡單,不想坐寫字樓,過着每天重複把事情做完,也得在辦公室坐滿八個小時的生活,其實很多公司都改為一周上班三日即可,但很多人仍然決定離職,而且選擇Slash斜槓的生活,同時從事幾份工作,工作的時間甚至比上班族更長,工作與生活完全沒有分界,但不少人甘之若飴,更多人更傾向建立自己的品牌,而不是為公司要努力工作。

 

  這些反思成為重大轉折的契機,更是不少人改變職業,甚至移民的原因。

 

  傳統上一些所謂勞動行業,辛苦、危險、工時長,愈難愈找到人才,反而一些散工、零工,例如Foodpanda、Uber、YouTuber、Fiverr平台崛起,令到打工仔更有彈性,自主性高。

 

(圖片由作者提供)

(圖片由作者提供)

 

  這類零工經濟爆發,打工仔有更多的籌碼去談判加薪或者升職,因為平均每一個人就有兩三份工作等着你做。

 

  當全球缺工潮成為現實,在這個時間點無論是企業、打工仔,或者初進職場的年輕人,每一個角色都能夠重組,並藉此崛起,加速加薪或者找到理想的工作方式。

 

  打一世工,你不一定會快樂,年青人應該勇於追尋自己的夢想,做自己喜歡的事,不管過程如何坎坷,停留在原地,絕對是最大的錯誤。

 

  因此,多數專家與商業媒體認為,2022年是企業應該更重視「人味」的一年(Year of humanity)。只有健康的企業文化,才能吸引員工求職,而且來了就不會貿然離職。

 

(圖片由作者提供)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

更多改朝換代Digital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數碼營銷 #大缺工潮 #打工仔 #管理 #職場 #大缺工元年 #離職 #人才管理 #人力資源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