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19-05-21

【熱潮退卻】成本高、擴張快自招滅亡?中國無人商店現倒閉潮!

  全球無人商店的崛起,始於2016年底亞馬遜(Amazon)所發表的「Amazon Go」計劃。這個方案很快便被中國複製:阿里巴巴在2017年7月推出無人概念咖啡店「淘咖啡」,從此掀起了中國無人商店熱潮。然而,這股熱潮來得快,亦去得快,自2018年初很多無人零售公司相繼出現虧蝕、欠薪、甚至破產倒閉!

 

其實,「淘咖啡」無人商店只是展覽會上的期間限定店,開了3天就結束營業。(圖片來源:阿里足跡網站)

 

  根據中國市調機構艾瑞諮詢的調查,截至2017年底國內便開設了138間無人零售公司,合共有200間無人便利商店和2.5萬個無人零售貨架推出市場,總投資額高達40億人民幣(約45億港元)。當時,除阿里巴巴外,中國第二大電貿平台京東,以及傳統零售商蘇寧與高鑫等大企業亦積極進軍無人零售市場;至於初創方面,則有繽果盒子、鄰家便利、小麥鋪、猩便利等逾百家公司爭相加入戰團。

 

  可是,如此風光僅維持了一段短時間。2017年9月,繽果盒子於上海開設的無人便利店便要關店。及至2017年底,有10多家無人貨架公司倒閉。踏入2018年,愈來愈多無人商店因持續虧蝕而被迫結業;在北京坐擁逾160間分店的鄰家便利,每月虧損約500萬人民幣(約568萬港元),最終於2018年08月宣布破產。

 

繽果盒子位於上海的無人便利店已於2017年9月正式關閉。(圖片來源:繽果盒子官網)

 

  究其原委,全因無人商店的投資成本非常高昂。無人商店不但前期研發成本極大,開店所需投入的硬件設備如店面幾十個監控鏡頭和各類型感測器,以至後台大量雲端系統的部署,俱是所費不菲。以Amazon Go為例,一間無人商店的硬件投資成本便高達100萬美元(約780萬港元)。

 

  相比起傳統商店,無人便利店只是省卻了收銀員,負責補貨、清潔的店員仍需繼續存在,於是乎可節省的人手開支其實很少。開店後,無人便利店因應技術上的不斷改良和系統升統的維護成本,再加上要砸錢宣傳無人便利店這種新事物,致使整體營運成本不減反增。

 

  令問題變得更嚴重的是,中國科網界那種誓要搶佔山頭的狂熱擴張心態。在獲得投資者的注資後,中國初創企業便會積極擴大規模,務求盡快搶佔市場份額,讓其他競爭對手站不住腳,但因擴展速度太快,引致資金周轉不靈,結果破產收場。早前中國共享單車公司的倒閉潮正是最佳例證。至於阿里巴巴與蘇寧這些商界巨頭,對無人商店進行試水,無論成敗,自然不痛不癢啦!

 

  其實,任何產業引進新科技,其中一個主要目的不外乎是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零售業要採用無人商店科技,不等於要實現完全無人運作,只要能減省營運開支便可以了。日本全家便利商店(FamilyMart)就深明此理,所以選擇讓無人零售科技輔助店員作業,而非完全取代店員的存在。

 

座落於日本橫濱市的全家佐江戶店,採用由Panasonic提供的新型零售科技,以提升店面營運效率。(圖片來源:Panasonic官網)

 

  今年4月,全家與 Panasonic 等企業合作,在日本橫濱市開設實驗性的高科技便利店。該店安裝20台監控鏡頭和50部感測器,AI人工智能系統藉此監察店面情況,並通過穿戴裝置向店員下達指示,譬如替貨架補貨、打掃店面等。

 

全家佐江戶店的店員的手臂配戴著穿戴裝置,接收由AI系統發出的各項指示。(圖片來源:翻攝自Panasonic宣傳片)

 

  同時,貨架上價格標籤已全面電子化,店員只要在系統上修改價格設定,便可即時更改商品價格標示。店內又有支援中、英、韓、泰等多國語言的翻譯機,輔助店員應對外國消費者——凡此種種皆可讓店員免除繁瑣的店務作業。如果這間實驗店的運作效果,全家便會將這些新科技引進至其他分店,以全面提升店面營運效率。

 

全家佐江戶店的天花板裝設了監控鏡頭,以偵測貨架情況與消費者行為。(圖片來源:翻攝自Panasonic宣傳片)

貨架上已採用電子價格標籤,店員不需製作紙張的標價牌,讓店員省卻不少繁瑣作業。(圖片來源:翻攝自Panasonic宣傳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美國總統大選在即,你認為誰將最終當選?► 立即投票

更多智城物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無人商店 #智慧城市 #阿里巴巴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