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1-06-04

電動車電池對決!寧德時代低成本稱霸,LG、Panasonic拉幫結盟全面反攻!

  電動車浪潮席捲全球,市場對車用電池的需求也愈來愈大,造就出產業價值極大的電池產業鏈。現時全球排行前三大的電動車電池廠商分別是中國寧德時代(CATL)、韓國LG化學、以及日本松下電器(Panasonic),形成三雄鼎立的市場局面。電池模組佔電動車成本三分之一以上,未來電動車產業的形勢走向,跟三大電池業者的業務發展有莫大關聯。因此,這電池三雄的一舉一動現已成市場關注焦點。

 

《福布斯》(Forbes)公布最新的全球富豪排行榜,寧德時代創辦人曾毓群以345億美元(約2,691億港元)身價,超越李嘉誠成為香港首富。曾毓群於2005年循香港推出的「優秀人才入境計劃」,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圖片來源:寧德時代官網)

 

電池成本攸關電動車普及

 

  國際能源署(IEA)估算,全球電動車總數將以每年36%的複合增長率持續上升,及至2030年累計市場規模將達到2.45億輛。德勤(Deloitte)亦預測,電動車銷量可望於2030年達至3,100萬輛,佔整體汽車銷量的32%。全球電動車電池需求從2020年的146 GWh(吉瓦時,即100萬千瓦時),到2025年將飆漲至933 GWh,2030年之前更有機會暴增至3,000 GWh以上。

 

  觀乎電動車的成本結構,電池模組所佔的比重最高,達到35%至40%。近年車用電池成本已大幅下滑,從以往每千瓦時(kWh)約683美元,下調至2020年的每千瓦時164美元,預計2025年可望下降到每千瓦時100美元。一旦電池成本跌破每千瓦時100美元的關口,電動車就會變得比燃油車更便宜,加快電動車普及。

 

Read More:【儲能商機大迸發】Tesla 劍指綠能電網,中日韓逐鹿鋰電池規格寶座!

Read More:【電動車大戰】次世代電池規格競賽!固態電池美日爭霸,主宰未來電動車市場格局!

 

磷酸鐵鋰 vs 三元鋰電池

 

  目前電動車鋰電池的正極材料以磷酸鐵鋰、以及三元鋰(鎳鈷錳、或鎳鈷鋁)為主。中國開源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寧德時代的磷酸鐵(LFP)鋰電池能量密度為178 Wh/kg,LG化學的鎳鈷錳(NCM)鋰電池的能量密度為250 Wh/kg,Panasonic的鎳鈷鋁(NCA)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則為260 Wh/kg。從電池能量密度而論,Panasonic表現最佳,LG化學次之,寧德時代則稍遜一籌。

 

  儘管寧德時代最擅長的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不及三元鋰電池,但卻勝在更安全、更低價,所以仍具有一定吸引力。目前中國版Tesla Model 3所用的正是寧德時代LFP電池;至於國際版Model 3選用的則大多是Panasonic出品的NCA鋰電池。

 

近日有消息指,寧德時代正計劃在上海興建一座大型電池工廠,為鄰近的Tesla超級工廠供給電池。該廠產能將達到80 GWh,規格超越寧德時代現有廠房產能(69.1GWh),可能會給同為特斯拉電池供應商的LG化學和Panasonic帶來更大的競爭壓力。(圖片來源:翻攝寧德時代官方影片)

BMW已跟寧德時代達成長期合作協議,從寧德時代採購73億歐元(約686.1億港元)的電池產品,主要用於2021年後上市的純電動車和混能車。(圖片來源:翻攝寧德時代官方影片)

 

寧德時代具低成本優勢

 

  論營利能力的話,LG化學2020年第三季的能源解決方案營收高達3.14兆韓元(約218.7億港元),較2019年同期增加42%,營利達到1,690億韓元(約11.8億港元),營利率為5.3%。寧德時代2020第三季營收為127億人民幣(約154.2億港元),較2019年同期下跌4%,營利為14.2億人民幣(約17.2億港元),營利率為11.2%。

 

  至於Panasonic的2020第三季財報,僅披露了車用電池營收為1,183億日圓(約83.6億港元),未有單獨公布利潤數據,只知整個汽車部門營利為51億日圓(約3.6億港元),營利率為1.4%,遠遜於LG化學和寧德時代。儘管LG化學的整體營收比寧德時代更勝一籌,惟營利表現卻不及後者,可見寧德時代較具成本優勢。

 

LG、GM合建美國電池廠

 

  隨著全球車廠爭相加入電動車的生產行列,LG化學、Panasonic、寧德時代的電池產品均已獲各家車廠選用,惟電池三雄卻積極拉攏個別車廠結盟,以壯大自家陣營,增強競爭力。

 

  LG化學與北美最大車廠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GM)合資成立電池企業Ultium Cells,在美國俄亥俄州Lordstown郊外興建電池工廠,製造Ultium鋰電池組。廠房已於2020年5月動工,預計2022年投產。

 

  2021年4月,雙方又宣布共同投資至少23億美元(約179.4億港元),在田納西州建立第二座電池工廠,預計2023年開始量產。LG化學表示,希望以每年增加30至145 GWh產能的速度,提高美國廠房製造車用電池的能力,供應給200萬輛電動車使用。

 

LG 化學與GM的合資子公司Ultium Cells現正於俄亥俄州興建電池工廠,預計年產能可達35 GWh。(圖片來源:通用汽車官方相片)

 

寧德時代結盟BMW、本田

 

  寧德時代創立於2011年,翌年就跟德國寶馬集團(BMW)合作,迄今一直維持著緊密合作關係。2018年7月初,寧德時代宣布跟BMW達成40 億歐元(約378.2億港元)的電池採購協議,並合作在德國圖林根州興建電池工廠,預計2022年啟產,提供14 Gwh產能。同年7月中,BMW在中國的合資公司華晨寶馬以28.5億人民幣(約34.5億港元)入股寧德時代,進一步深化雙方關係。

 

  2020年7月,寧德時代獲得日本車廠本田(Honda)注資,以49.5億人民幣(約60.1億港元)認購1%股份。雙方合作開發電池技術,並研究電池回收可能性。合作期間,寧德時代以優惠條件向本田供應指定種類的電池產品。Honda表示,預計2022年會推出內置寧德時代電池的電動車。

 

Ultium Cells宣布跟加拿大公司Li-Cycle合作,展開電動車電池廢料回收工作,預計2021年下半年開始進行。Li-Cycle採用全新的低溫處理法來回收廢電池,讓金屬回收率從現時50%提高到 95%。(圖片來源:LG Energy Solution官網)

LG已成功研製出NCMA四元鋰電池,並會於2021年7月率先供應給Tesla使用。NCMA使用90%的鎳,加上鈷、鋁、鎂,以4種材料製造電池正極,因貴金屬鈷的用量大幅減少,故其成本比現行三元鋰電池更低,但能量密度卻不會相差太多。(圖片來源:翻攝LG化學官方YouTube影片)

 

Panasonic靠攏Tesla、豐田

 

  Panasonic自2014年7月起就跟特斯拉(Tesla)開始合作,更投入50億美元(約390億港元)跟特斯拉攜手在內華達州雷諾市(Reno)興建電池工廠「Gigafactory 1」。2019年,Panasonic憂慮電動車市場前景,有意停止對Gigafactory 1的投資;同時Tesla創辦人兼執行長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亦不滿Panasonic產能不足,引致Model 3交車延遲,雙方關係一度陷入冰點。

 

  雙方冷戰期間,Tesla既跟LG化學、寧德時代簽下電池供應合約,減低對Panasonic的依賴,又收購美國電池公司 Maxwell與加拿大電池公司Hibar Systems,部署自產電池。後來,因為電動車需求逐漸增加,雙方關係於2020年4月開始緩和,並簽訂新合約,讓合作關係起碼維持續到2023年。

 

  跟Tesla鬧不和後,Panasonic也積極與別家車廠開展另一段合作關係:松下跟日本豐田汽車(Toyota)於2020年2月宣布成立合資電池公司Prime Planet Energy & Solutions(PPES),專注於方形鋰電池和固態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根據IBIS World的資料,Panasonic 於2020 年是美國車用電池市場領導者,為Tesla Model 3 / S / X 提供三元鋰電池,獨佔46%市場份額。(圖片來源:Panasonic官網)

Panasonic與Tesla在內華達州的電池工廠Gigafactory 1將於2021年內增設一條生產線,年產能可望從35 GWh提高到39 GWh。(圖片來源:Tesla官網)

 

寧德居龍頭,LG名列第二

 

  瑞銀(UBS)分析指,隨著電動車市場需求不斷升溫,如果電動車的市場滲透率在2025年上升至20%、2030年攀升到50%,那麼未來10年電池供應增長幅度需比原本預估的增加70%。如此一來,電池供應可能會有區域性短缺,及至2025年更有機會出現全球性缺貨。即使有部分車廠嘗試自產電池,但因電池製造商擁有明顯的成本優勢,瑞銀預測未來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將會握在寧德時代、LG化學、Panasonic手上。

 

  不過,這三分天下的市場格局中,將會呈現兩強一弱的新形態。韓國研調機構SNE Research的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受惠於中國電動車市場持續擴大,寧德時代在2021年首四個月的電池銷量倍增至21.4 GWh,幾乎是原本5.5 GWh的四倍,全球市佔率達到32.5%,奠定其龍頭地位。

 

  在歐洲對電動車熾熱需求的帶動下,LG Energy Solution(LG化學子公司)的業績同樣增長強勁,2021年首四個月的電池銷量跳升一倍以上,佔全球市場份額21.5%,名列全球第二。

 

Panasonic前任社長津賀一宏於2021年4月離職前語重心長地表示,該公司應減少對Tesla的過度依賴,讓松下電池可兼容其他車廠的電動車款。(圖片來源:Panasonic官網)

 

松下急增生產線力求反撲

 

  Panasonic縱然在電池技術與能量密度上較為佔優,惟營利能力、電池產能和市佔率皆不斷被對手超越。SNE Research指出,Panasonic的全球市佔率只有14.7%,連寧德時代的一半也不到。

 

  另一研調機構IBIS World的資料顯示,Panasonic在2020年位居美國電池市場龍頭,市場份額高達46%;LG化學的市佔率則為11%,屈居第二。然而,隨著LG化學在美國的新廠陸續投產,到2025年其電池供應量將佔美國市場的41%;此消彼長下,Panasonic在市佔率則會下降至19%,失去美國市場的領導地位。

 

  為求扭轉劣勢,松下與豐田的合資公司PPES在2021年5月宣布,將於現有電池工廠增設生產線,目標是2021年內投入生產:中國大連工廠的新增產能,每年可供給40萬輛油電混合車使用;日本兵庫縣姬路工廠的新增產能,則每年可供8萬輛電動車使用。如加上德島工廠2022年的增產計劃,預計PPES的整體新增產能每年可供應給98萬輛電動化車輛使用。由是觀之,電池三雄爭霸戰往後將愈趨白熱化。

 

Read More:【勢不可擋】電動車邁向戰國時代!傳統車廠加速追趕,Tesla龍頭地位岌岌可危?

Read More:【搶攻電動車】不甘做老二!傳統車廠GM使出4大殺手鐧挑戰Tesla龍頭地位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講講常見年輕人理財問題!想「人有我有」?認可理財社工分享理財觀念小秘訣!► 即睇

更多智城物語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Smart Living #電動車 #寧德時代 #LG #Panasonic #鋰電池 #車用電池 #電池產業鏈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