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0
驅動智慧城市發展,求「才」若渴!全港首間GIS學院今年成立,培養空間智慧人才
發展智慧城市已是全球共識,不但可解決社會問題,還能拓展新經濟。驅動智慧城市運作暢順的背後,精髓就在於海量的數據,而數據能否發揮更大價值,關鍵就是空間智慧人才。
我們日常生活衍生大量數據,各種連結網絡的智能裝置,從手機到家電、心臟起搏器和監控系統等,透過傳感器結成環環相扣的物聯網。這些設備的目標主要都是收集流動數據,其特點大多與空間位置相關,包括上天(大氣層、人造衛星)、下地(山川、大廈、地下喉管)、入海(鹽度、一氧化碳值),而這些連接互聯網的智能裝置在全球正在爆發式增長。
根據全球流動通訊系統協會(GSMA)的統計,在2021年全球可上網手機用戶數量有42億,超過地球一半人口;更有研究指去年全球有460億個傳感器,比2016年增加兩倍,到2030年可達1,250億個。
面對來自各方的海量數據,我們需要高效的科技去整理和分析,而地理資訊系統(GIS)就能同時做到「綜合」和「單一資訊來源(single source of truth)」的功能,確保資訊可靠性,並可以把分析結果透過圖像顯示,方便與不同受眾溝通及分享,更可作全面和實時的決策。問題是操作這些先進科技,便需要具備一定程度的地理空間知識。
然而,根據考評局過去10年的文憑試考生統計,與2012年相比,2021年地理科考生人數下跌了41%(同期文憑試整體報考人數只減少28%),該科僅佔考生總數的15%。香港文憑試地理科的學生人數逐年減少,反映愈來愈少學生具備地理空間思維和認知,這無疑對香港智慧城市的發展帶來隱憂。
外國許多地方已發現地理空間智慧的重要,著力提升年輕人這方面的素質。在英國,修習中等教育普通證書(GCSE)地理科的高中學生人數,由2010年近17萬,急升到2019年超過25萬,幾乎是該年級學生總數的一半,10年間增幅近五成。在歐洲,包括德國、瑞士,以及澳洲、美國和加拿大等地,GIS亦早已納入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中,透過跨學科課程提升年輕人的空間知識和多元智能。
圖片來源:freepik.com
各地雖已積極培訓人才,但具備相關技能的人士仍然不足。英國地理空間公署(Geospatial Commission)的報告指出,不論是數據科學能力的技術型,抑或市務營銷方面,市場都出現人才荒。
香港的教育制度上,大部分學生要到大學階段才有機會正式修讀地理空間數據相關的學科,而且人數有限,難以普及。隨著一站式數據「超級市場」—「空間數據共享平台」(CSDI)即將全面投入服務,預計人才將更趨緊絀。為此,我在8年前推出名為「Map in Learning」的計劃,讓全港中小學生免費使用專業的GIS軟件ArcGIS Online,鼓勵他們以此軟件結合社會情况,尋找切實的解決方案,並自2017年起舉辦一年一度的「Esri青年學人大獎」,鼓勵大專生分析自選課題。今年更會成立全港首間GIS學院,著力匯聚和培養相關人才。
要迎接智慧城市發展的挑戰,擅長數據分析和具地理空間認知的人才非常重要,我們必須先從教育入手,把GIS加入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數學)教育中,豐富年輕人的數據分析思維和解難能力,擴大本地的智慧人才庫。這樣,香港構建的智慧城市才能持續發展。
【你點睇】港府本年度已錄逾2千億元赤字,有議員指或難符基本法力求收支平衡之規定。你認為當局應如何解決財政問題?►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