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5
傳統醫療將智能化!科技如何改革醫療行業?如何做到發展智慧城市同時顧及弱勢群體?
智能醫療行業發展前景如何?伴隨社會快速發展,傳統醫療行業面臨轉型。作為備受關注的民生領域,近年來在老齡化趨勢下醫療需求與日俱增。智能醫療是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台,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在不久的將來醫療行業將融入更多人工智慧、傳感技術等高科技,使醫療服務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推動醫療事業的繁榮發展。在全球新醫改的大背景下,智能醫療正在走進尋常大眾的生活。
(圖片由作者提供)
公共衛生信息化和醫療健康大數據的迅速發展,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愈來愈受青睞,成為醫療健康行業創新發展的新驅動力之一。未來5至10年,智能醫療將重點圍繞患者智慧服務、院內院間患者信息互聯互通共享、醫療大數據挖掘、醫療全流程閉環管理、移動醫療、家庭健康、新基建賦能醫聯體、重點專科信息化、醫學信息安全等10大領域進行重點建設和持續完善。
在新醫改的大背景下,智能醫療正在走進尋常百姓的生活。智能醫療是通過打造健康檔案區域醫療信息平台,利用最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實現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的互動,逐步達到信息化。
以「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為重心,以提升基層服務能力、理順雙向轉診流程為重點,加快區域醫聯體健康信息平台、基層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建設,引導優質醫療資源有效下沉,進一步破解基層人力資源短缺、技術水平有限等「短板」等問題,方便居民獲取連續醫療服務和免費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促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高質量發展。
智慧城市確是全球發展趨勢,城市的智能化、數碼化也能有效改善市民生活質素、提高效率,在推行數碼化、智能化轉型過程中,亦要兼顧考慮社會上許多不會使用這些數碼科技、或者無能力購買科技設備的弱勢群體,給予他們協助或一定過渡期,以幫助其順利適應城市的智能化、數碼化。
智能數碼時代的弱勢群體大部分是長者或身心有殘障的人士,他們因年齡較大,很難接受使用諸如網上預約、電子支付等新興技術,本港老齡人口龐大,這部分群體絕不佔少數。因此,引入、鼓勵市民使用新興智能科技的同時,亦須為這些技術弱勢群體繼續保留部分原有服務通道和方式,如港中旅辦證全面實行網上預約,但入境處開放更換智能身份證App預約填表服務時,也提供現場預約填表。同時,智能數碼時代的弱勢群體亦包括一些低收入基層,他們因無能力購置智能手機、電腦或數碼電視機等新興科技設備,自然也不能使用、享受數碼科技服務,港府在推動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須為他們提供一定協助。如早前政府表示在全面終止模擬電視服務前,將會向關愛基金申請撥款,資助逾16萬仍收看模擬電視的基層家庭或長者更換數碼電視機或加裝機頂盒,如此既不拖延智慧數碼城市發展的進程,也能幫助這些弱勢群體使用、享受智慧城市發展帶來的便利與高效。
除身體疾病,現代人同樣關注心靈健康。初創Hollo運用人工智能及機器學習等技術,分析用家面部表情及社交情感等,能及早發現用家潛在情緒問題,助其自我檢查及尋求協助。
數碼港社群初創ACE VR利用VR技術,開發出新型的白內障檢測方法,更有效發現早期患者,及早治療。在診治方面,特別是疫情下遙距診治的需求大增,數碼港亦有社群初創開發遙距問診平台,如FindDoc提供視像問診服務,完成問診後更可選擇送藥上門或自取,減少病人舟車勞頓。而針對康復階段,Zunosaki開發價格相宜的復康機械手,協助中風患者在家中進行復康訓練,把握康復黃金期,同時紓緩本港物理治療師短缺的問題。
在智能化、數碼化時代,並非每一位市民都有能力和條件去掌握、使用這些新興技術,本港在快速發展智慧城市之時,亦不能忽視數碼技術鴻溝的存在,做好平衡兼顧,才能避免這些弱勢群體淪為建設數碼智慧城市的棄兒和犧牲品。
【etnet 30周年】多重慶祝活動一浪接一浪,好禮連環賞! ► 即睇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