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9
【FOCUS】北京下月傾「十四五」 兩大主題料重中之重
中國自1953年起定期發布的經濟、社會「5年規劃」,即將迎來第14個(2021-2025年),內容詳情料隨下月26日揭幕的中共五中全會掀開面紗。從近日來自最高層的多個重磅表態看,在「雙循環」的主線下,能源轉型及科技創新將是重中之重。
文件或左右全球能源市場
全球最大能源消費國、第一大石油及煤炭進口國、第二大液化天然氣進口國……種種耀眼頭銜,支撐起過去30年重工業、出口製造業驅動下的中國經濟騰飛,亦換來「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國」標籤,更種下地緣政治緊張引發能源供應中斷的憂患。
就在上周二(22日),習主席於聯合國大會宣布,中國將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即碳淨排放量為零)」,此雄心勃勃的目標被《Foreign Policy》評論為「中國領導人可能已經重新定義了人類未來前景」。
在「雙循環」的主線下,能源轉型及科技創新料將是十四五規劃的重中之重。
能源諮詢公司Wood Mackenzie更指,中國即將出台的十四五規劃,可能成為全球能源市場歷史上最重要的文件。倘若最新目標將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由十三五的15%提高至20%,現時每年逾40億噸煤炭、逾3億噸成品油的舊能源消費模式,續轉向可再生能源消費模式,勢將對工業、基建、消費等眾多行業產生深遠影響。僅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工信部即預計僅充電樁未來十年即面臨6300萬個缺口。
暢通雙循環需要科技實力
除了勢在必行的「低碳未來」乃至「零碳中國」,十四五規劃的另一大主題則是科技創新。同在本月,習主席於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也需要科技實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被形容為呼應鄧小平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科學技術是生產力」的論述。
他指出,推動國內大循環,必須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水,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科技創新是關鍵。至於關鍵的創新方向,他提及農產品種植和加工技術、工業關鍵元器件、新能源技術、生物醫藥等。
可以預想,十四五規劃或將研發支出比重由十三五的佔GDP約2.5%提高到3%,並大幅增加對芯片、新材料、精密機械等前沿科技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同時,加大對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基建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十四五規劃,下月召開的五中全會並將研究制定2035年遠景目標。除了是中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雄安新區建成高水平社會主義現代化城市、實現「中國標準2035」中期戰略等的重要時點,華府主流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更將此形容為「美國統治時代已絕對結束,與中國的戰爭愈來愈可能」的時代。
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洪流中,北京眼中的十四五及2035藍圖如何,猶值關注和期待。
(經濟通通訊社 俞瑾)
【香港好去處】etnet全新頻道盛大推出!全港最齊盛事活動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