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12
年輕人難突破上流困局
佔領運動使港人驚覺,香港有一部分年輕人法治觀念薄弱,自我中心,損害別人時自覺理直氣壯。一時間,社會中頗有「救救孩子」的呼聲,不少有影響力人士亦要組織人員研究怎樣解決青年問題。
對於年輕人的躁動,有人相信是因他們追求正義,而社會又是十分不公,所以他們才變得十分激進。一些民調結果似乎也顯示年輕人關心的不是他們個人在社會中的往上流動性,抽象的公義才是他們的目標云云。
經濟停滯 就業難有流動性
究竟年輕人的缺乏往上流動性對他們的心態影響較大,還是追求公義之心更重要?這種問題是最不適合民調的,年輕人自己也不見得真的清楚,民調又如何可替如此複雜的問題找出有意義的答案?年輕人反叛,古已有之。他們反叛的原因是甚麼?誰可準確給予答案?五十年代的經典電影《阿飛正傳》,英文片名原文直譯是《無緣無故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正是反映出年輕人反叛部分原因是天性所然,在人類社會中是常態。
本港大學畢業生比率上升,但實際薪金收入卻未能跟上。
但這倒不是說社會因素不能起推波助瀾的作用。現在有些佔領運動的支持者,十分抗拒社會缺乏流動性是年輕人躁動的說法,背後的思維恐怕是要把年輕人打扮為十分高尚有遠大理想之人。此種策略推得過火,便反而阻礙了解決年輕人真正要面對的問題。
年輕人有無經濟問題要面對?「吃飽無憂米」的年輕人當然也不在少數,但我們仔細推敲數據,便可知問題之所在。從1997至2013年,表面上香港的人均實質GDP有不錯的增長,但這主要是所用的物價指數是所謂的「平減物價指數」,根據這指數,從97至今,香港的物價幾乎毫無上升。
這指數並非錯誤,但對普通人來說,卻是在量度著一些與他們生活無關的商品物價。倘若我們用消費者物價指數,便會發現從97至13年,物價上升了近25%。經此一算,香港的人均突破GDP平均每年只有0.8%的微弱增長。在停滯的經濟面前,社會又如何創造到高薪職位供人升級?
教育雖水平提高 薪金難追上
但年輕人的處境卻又比其他人等來得嚴重。從97至13年,20至24歲有全職工作的年輕人,收入中位數從9,000元升至10,500元,升幅16.7%,25至29歲的,由11,000元升至13,000元,增幅18.2%,全部年齡工作人口收入的增幅卻有45%。從這些數據可知,年輕人名義收入的增幅低於社會中其他年齡的人。我們也不要忘記,同一時段物價上升了25%,這意味著今天年輕人的實質收入比起97年時還有所不如。
也不要忘記,現在年輕人的教育水準比97年時平均要高一點。若我們用樓價的升幅作標準,現在的年輕人不但比十多年前來得窮,而且往上升級的機會更少,他們如何還會十分舒暢?
此種現象,並非香港獨有,但香港卻的確有其特殊的環境使其後果更被放大。首先是香港的工作人口中,早已出現倒轉金字塔。有很強工作能力經驗豐富的中年人一大堆,但因香港生育率長期低企,所以年輕人比例甚低。
既然比年輕人資深有能力的人尚在工作,佔據要職,年輕人如何可上流?在八、九十年代情況好一點,那時香港人大量移民,空出了大批中高層職位,年輕人上位便較易,所以雖然當年香港的貧富差距不遜於今天的香港,社會中的怨氣也不大。
有人認為香港政府可能會失掉整代年輕人的支持,這有些誇大。不要忘記,人的觀念會隨著時間對社會認知增加後逐漸改變。
所以有人說:「30歲前不是馬列主義者的便是沒良心,30歲後仍是馬列的便是沒有腦袋。」不過,如果政府不解決年輕人的上流問題,一、二十年後他們便只會變成憤怒中年。
轉載至晴報
【你點睇?】上海有女子赴瑞士接受安樂死,引網民熱議。你是否支持安樂死?►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