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4
以中學生學能預示社會力量
要評估一個地方的發展階段及前景,我們需要很多綜合性的指標,其中一個重要環節便是教育的質量。這可不易衡量,尤其是這要涉及不同國家地區及不同時期的互相比較,當今在世界上較有名氣的一個教育質量指標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所主理,每3年進行一次的「國際學生評估計劃」(PISA)。
這計劃在世界數10個國家地區抽樣出以千萬計的15歲學生,要他們參加一個包括閱讀、數學及科學的測驗,再公布每個國家或地區學生的平均分數。假如我們相信這些測驗能相當程度地反映到學生在這些科目的真實水平,我們便可以從比較中看到標誌著人口質素的一個重要指標有何變化。我把好幾次PISA的結果拿來看看,倒也覺得其數據合理,有助我們了解世界大勢。
香港歷界都有參加PISA的測驗,成績如何?我們可把2018年與未有DSE前的2009年作比較。在閱讀測驗上,2009年香港學生平均得分533分,世界排第4位,到了2018年,得分稍退至524,但仍險守全球第4。數學方面,2009年是555分,排名第3,2018年微跌至551分,險守第4。科學則變化較大,2009年549分,排第3,但到了2018年大跌至517分,只得第9。
DSE使港生科學水平大降
上述成績反映香港學生的學能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仍屬優異。為甚麼閱讀與數學表現平穩,但科學卻大跌?我估計與DSE的新課程有關。DSE課程必修中文、英文、數學及通識,剩下可以選修與科學有關學科的空間很小,所以在2018年DSE課程早已佔據了高中教學後,香港學生的科學水平大幅下降,但語文及數學受影響則較小。此種科學知識退步的現象,早已使大專教育界憂心不已,科學學科準備不夠,到大學裏會辛苦得多,而且香港的未來發展希望能含有高科技成分,學生理科退步,不符港人利益。
政府已縮減了問題叢生的通識科,這是否已經足夠,尚未可知。若科學訓練不足的情況持續下去,DSE的課程應加強科學的比重。
香港有退步,但澳門卻是進步神速。在2009年,澳門還只是香港的小弟弟,成績處於中游,閱讀排28、數學12、科學19,但到了2018年,澳門已全面超越香港,3科都是排第3,科學超越香港的幅度尤甚。這很可能與澳門治理有板有眼有關,而香港則在瞎折騰。
把目光放遠一點到神州大地。2009年中國只有上海的學生參加PISA,到了2018年則有北京、上海、江蘇與浙江省共代表1.8億人口的學生抽樣參加了。在2009年,中國(上海)理所當然一馬當先,3科平均成績為577分,遙遙領先位列總平均分第2名的香港31分。到了2018年,中國雖加入了大量並非城市人口的學生,但總平均分依然高企579分,比第2名的新加坡高出22分。
美國排名遠遜榜首中國
反觀自封為中國對手的美國,與中國差距一直巨大。2018年她閱讀排13、數學37、科學18。美國是移民國家,若非有新移民的子女撑撑場面,排名可能更低。在網上看到有一年的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竟是美國冠軍、中國亞軍,但細看圖片,美國的領獎隊伍面孔都似是中國人。中學生的數理水平預示著未來的科技實力,20、30年後中美科學實力的對比會是怎麼回事?看到這些數據,未來的答案已是呼之欲出。
數學家丘成桐一向對中國的數學研究較為悲觀,但最近卻變得極有信心,認為中國已具備成為數學強國的條件。假以時日,中國的大學生及研究生的數學及科學水平都追上或超過美國,應是意料中事。
美國學生的成績雖然普通,不及東亞諸國,與歐洲多國同一級別,但閱讀及科學都稍勝俄羅斯,只是數學仍不及俄羅斯的第30排名。俄羅斯從前本是數學及科學的超級強國,誰敢不敬?只是自蘇聯解體後,她的數學家與科學家紛紛遇上困境,很多都流落在美國。
小兒在芝大讀本科時,所住學生公寓的樓上住有一數學系的新來教授,我一查之下,原來竟是位取了Fields Medal(等同諾貝爾獎)的俄羅斯人。我不知俄羅斯因經濟困境損失了多少人才,她今天國力已遠不及美國,但普京仍做得有聲有色,可見此人的厲害。
順帶一提,大約10年之前,有不少人均大力推崇芬蘭的教育。的確,在2009年,她閱讀第3、數學第6、科學第2,成績優異,但到了2018年,她總分排名已跌至第8,似乎風光不再。也許,芬蘭教育模式的吸引力將會下降。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