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4
三隧分流方案,有政治智慧
長期以來,我是海底隧道用家,住在新界,每天使用大老山隧道和東隧超過20年;近幾年則行使大欖和西隧,每天單是隧道費超過200元。絕少使用紅隧,因為塞車,簡單的說,我是屬於用錢買時間的一批駕駛者。
政府收回西隧,推三隧分流方案,但方案複雜。單以私家車收費看,首階段所謂「633」方案,西隧收$60,減了價,紅隧東隧收費$30,東隧現收費加幅輕微,紅隧加得多,但20年沒加,與西隧仍有較大差距。
在第二階段,繁忙時間「644」方案,西隧收費不變,紅隧和東隧收費增,紅隧由現時$20增至$40,與西隧收費差$20。
看到現在的三隧分流方案,證明設計這個方案的人,肯定沒有開車,不是用家。他們不是駕駛者,甚至絕少乘坐隧巴使用三條隧道過。
先講收費最貴西隧,通車初收費$30,已經高過紅隧的$10,當時不去;之後不斷加價,至今天西隧$75,紅隧$20更加不會去。試問新方案第一期西隧收$60,紅隧$30,司機又怎會去呢?
(晴報圖片)
東隧今天收$25,將來收$30,司機又怎會離開呢?紅隧現在收$20,將來$30,但始終是最快,除了吸引部分人走了去東隧,相信亦是少數,又怎會改善到紅隧交通呢?
這樣的改變,實在太不切實際了。
所以第一階段交通分流,作用有限,美其名叫做過渡期。第二階段因為紅隧收$40,和西隧$60收費差$20,所以應有一點分流作用。
問題是西隧當年通車時,收費也是比紅隧收費多$20,一樣解決不了紅隧大塞車,西隧也是拍烏蠅。以為三隧分流可以解決紅隧塞車是言之尚早。反而是第二階段分時段收費,看似複雜,但怎樣說也確實對駕駛者有著數。
分兩階段,相信是政治妥協結果。想當年林鄭政府年代強推三隧分流,西隧收$70減至$50、紅隧由$20增至$40、東隧由$25增至$40,大安旨意。政府官員當時以為無驚無險,怎知就是不解民生,結果死無葬身之地,亦開始林鄭失勢。
看來今天運輸署署長很聰明,她採用折衷辦法,一個議案卻把收費計劃斬件分兩次推,保守之中還買埋保險,留有一手,保留西隧作為一條比較快捷的過海隧道,以防不時之需。
這樣做既有現實需要,亦有政治考慮,她肯定是希望減低立法會內民粹議員胡亂批評聲音,讓議案在少爭議聲音通過。
三隧分流,走對了。
《說說心理話》心理急救II:幾個徵兆辨認身邊人需要心理支援!點樣對情緒進行急救、自我照顧?專家分享穩定情緒小練習►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