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2
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能救市嗎?
2月15日下午,立法會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提問,通過了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270億元的撥款。根據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討論文件(FCR(2021-22) 82),除了向防疫抗疫基金注資270億元,其他措施包括「延長為開辦課程貸款計劃下的自資專上院校、非牟利國際學校及學生貸款的還款人提供的免息延遲償還貸款兩年」,以及「為漁業發展貸款基金借款人提供一次性為期一年的免息延期償還貸款安排」。此外,特區政府將於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預留66億元,「於公營及私營機構創造額外三萬個有時限性的職位,涵蓋擁有不同技能及學歷的人士」。
兩年來抗疫開支達4680億元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立法會辯論《施政報告》致謝議案的會議上,明確指出特區政府在這兩年來的抗疫開支達4680億元,當中包括共六輪防疫抗疫基金下的資助,例如「補就業」計劃、各類紓困措施、推行普及社區檢測計劃(2020年)及撥款予醫管局購買藥物及醫療物資等等。
那麼,我們要問問特區政府,花了4680億元,有沒有成功救市?紓緩了多少經濟壓力?又有沒有成功遏止疫情?我們看看香港的經濟數據便會心中有數。
根據2020/21年的《財政預算案》,特區政府的修訂預算是8240億元。財政司司長本來預測今年度的赤字將達1016億,但因為最近賣地收入理想,赤字將大幅減少,可能還會有些少盈餘。2021/22年度,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GDP)是28598億元,政府支出(government expenditure)是7713億元的話,即大約佔GDP的27%;另外則靠市民的消費(consumption)及企業的投資(investment)。香港素來信奉小政府大市場,約佔GDP三分之一的政府支出已算頗高,因為抗疫而增加了開支。但是以二萬多億元的GDP總額來說,270億元的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卻又微不足道。而從第五波疫情爆發的嚴峻情況看來,過去的抗疫措施,對挽救本港經濟的成效有限。
「臨時失業支援」有好過冇
在疫情重擊下,特區政府關閉了大量處所,各行各業停運,百業蕭條,越來越多人沒有入息,甚至失業,但是政府補助只屬支援,沒法補足市民的全部收入,更不足以抵銷疫情造成的經濟萎縮。
(Henry攝)
第六輪防疫抗疫基金共推出48項補助,大部分都是複製過往五輪基金的項目,即是以特區政府沿用的發牌制度、關閉的表列處所、停運或深受打擊的行業、強積金記錄,來識別支援對象,換句話說即是一直在其規管範圍內的業界及人士,才能獲得援助。因此,過去兩年來,我及新民黨一直為上述識別範圍外的人士爭取補助,例如美食廣場內的檔主、自由工作者、自由音樂人、健身教練、私人補習老師、租船東主等等。第六輪基金終於新增了30億「臨時失業支援」,補助由2021年12月底起失業而月薪不超過三萬的人士,每人可獲一次性一萬元補助。特區政府這是後知後覺,但總好過不知不覺。
精準補助基層市民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將於本周三(2月23日)宣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之前一直有聲音要求派發新一輪消費券,我則認為以目前的市況來說,派消費券無大作用。的而且確,消費券的本質是為了提振經濟,主要是八達通、電子支付平台、飲食及零售業受惠。對於現在最「等錢使」,需要現金交租、交水費電費或者「睇病」的基層市民、失業人士來說,消費券作用近零。
特別是食衛局局長陳肇始強調有可能進一步收緊各項防疫措施,若再關閉更多處所,停營更多行業,禁止更多活動,市面水靜鵝飛,談甚麼消費?再派消費券也無補於事了。因此,相對於消費券,我認為財政司司長更應該派錢,特別是要預測疫情還會持續多久,延長「臨時失業支援」,精準補助最有經濟困難、最需要幫助的劏房戶、基層市民。
總書記習近平說「控疫壓倒一切」,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說「非常時期要有非常之舉」,目前香港就是處於抗疫臨界點,財政司司長能否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非常之舉」,將會是廣大市民能否捱過經濟逆境的關鍵。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