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3-01-10

台灣「行人地獄」,道路安全引爆國際關注

  多虧了吸引眼球的「行人地獄」四個字,讓台灣的交通安全問題再度引發熱烈討論。而且台灣人心態向來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所以被CNN和瑞士外交部點名,丟臉丟到國際舞台,自然比被自己人百般抨擊都有效一百倍。

 

  CNN毫不客氣的稱台灣為「行人地獄」,瑞士聯邦外交部EDA官網,對台灣的旅遊提醒則是直接了當的著重在交通方面,「繁忙的交通,無法預測及頗具攻擊性的駕駛行為」。其實不只是瑞士,美、加、澳還有日本在內,很多國家都已經針對台灣的危險交通發布旅遊警示和安全指南。身為居住在台灣的人,看到有國家指出:台灣交通事故高於犯罪案件,真的哭笑不得。不知道這意味著治安好,還是交通太恐怖。其他警告內容還有:行人即便綠燈過馬路也不可忘記隨時注意車輛,因為台灣駕駛「非常魯莽」。此外違規停車佔用人行道也屢見不鮮。

 

  台灣人開車有多猛,提供我的親身經歷。多年前我去高雄出差,回程要去小港機場,坐上一部出租車。我並不趕時間,也絕對沒有催促司機,但是他為了超車,竟然從六線道的最外側,瞬間飄移到對向車道的最外側,兇猛的連過12線車道,公然逆向狂飆。

 

  當時我只顧著緊抓住把手,嚇到不敢吭聲,也不敢出言制止,幸好老天保佑,最後平安抵達。同樣在高雄搭出租車,在過橋時因為有落差,車速快到像電影一樣凌空飛起再落下,讓我免費搭乘過山車。

 

  根據個人經驗,也絕對不是有偏見,台灣北部人開車比較禮讓,越往南部越有草莽氣息。我並沒有不喜歡南部人,覺得他們豪爽大方,熱情好客,但是開車這件事,委實令我飽受心理創傷。一則有關交通的經典笑話,指稱紅綠燈僅供參考。駕駛看到紅燈照樣往前,但是行人看到綠燈反而會放慢速度或停下,擔心紅燈一側很可能會有車子衝出來。我講給南部的朋友聽,結果他一片沈默,根本笑不出來,只因太過貼近真實。

 

  汽機車(電單車)不禮讓行人,引發無數憾事。我住的是文教區,平常在家附近大家幾乎都會禮讓行人穿越,但是到別的地方,若停下禮讓行人,後車往往會按喇叭催促。彷彿在罵:沒事幹嘛停下來。

 

  台灣最令人詬病的交通問題,首推道路設計不良,駕駛缺乏禮讓行人意識。我的台灣太太說,小時候的宣傳標語之一就是「馬路如虎口」。既然改善安全難以達成,緩不濟急,所以要教導行人提高警覺自保。台灣甚至有教導老人如何過馬路的「路老師」,由志工幫高齡者上課,幫助他們學習保護自己。

 

  因為城市設計不良,破碎的行人道令人火大,往往走一走,就被迫到馬路上與車爭道,因為人行道不見了。更別說即使遵循號誌走在行人優先的斑馬線上,也經常傳出被車撞的不幸事故。根據台灣當局主管機關營建署的統計數字,台灣市區道路只有42%有人行道,也就是近6成市區道路沒有人行道。實際狀況,若加上市區之外的公路,台灣沒有人行道的馬路遠超過60%。

 


沒有警察指揮時車輛經常不會在斑馬線禮讓行人。

 

  CNN和發布交通警示的國家並沒有冤枉台灣。數字會說話,台灣交通事故率在全球「名列前茅」,是韓國近2倍、跟講究禮讓的日本相比高達5倍,跟執法嚴厲的新加坡相比更是高達近6倍。

 

台灣駕駛人不守交通規則,交通事故是新加坡6倍。

 

  至於當務之急的解決之道,輿論一面倒的主張加重處罰,因為台灣人最怕吃罰單,傷荷包。重罰之下,勇夫必定銳減。此外也有人主張提高考駕駛執照難度,以及根本之道的重新規劃改善道路設計,讓行人有個合理明確的動線可走。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與拍賣官看藝術】畢加索的市場潛能有多強?亞洲收藏家如何從新角度鑑賞?► 即睇

更多台灣熱話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台灣 #行人地獄 #交通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