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1
殖民助長避稅天堂 窮國面對打擊至深
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繼16年的《巴拿馬文件》和17年的《天堂文件》,到最近以《潘朵拉文件》之名,再度揭露多國領導人、全球政經精英和名人利用離岸公司隱瞞資產、逃避稅務及廻避利益申報制度。這三份文件來自不同的資料來源,所涉及的地區及人物廣泛,資金也十分龐大,令人嘩然。據報道,《潘朵拉文件》今次揭露的只是頭一批,看來可能還有好戲在後頭。
避稅天堂這樣的另類黑色經濟,已變成以傷害大多數人利益,來包庇少數利益的一種系統,樂施會曾稱之為「百分之一人的經濟」。有歷史學家指避稅天堂的源起,可追溯到殖民時代。
美國柏克萊大學歷史系教授凡妮莎.奧(Vanessa Ogle)就此有一本研究著作《帝國結束和避稅天堂崛起》 (The End of Empire and The Rise of Tax Havens ),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歷史脈落,殖民主義如何與權貴財閥的避稅行為掛上密切關係,令到曾被殖民宰割的第三世界國家,其財富不成比例地流失。
事實上,避稅活動由來已久,但到非殖民化最高峰的1950至60年代,亞洲和非洲許多殖民地爭取獨立,殖民帝國瀕臨瓦解,此時避稅天堂突然激增,其實並非偶然。這由於歐洲殖民精英在殖民地所擁有的資產,他們不甘於調回祖家後面對高水平的稅率,但留在原殖民地又害怕新獨立政權對他們的資產作出報復式徵稅和流動限制,他們遂轉向願意包庇他們財富及低稅收的第三地如瑞士、列支敦士登、巴哈馬、百慕達、開曼群島等,從而推動了避稅業務的擴張,當中主要由歐美相關專業人士從旁協助。另方面,剛取得獨立的前殖民地,在非殖民化前夕即出現大量資本外流。
這種資本外逃現象和避稅天堂的崛起,對擺脫殖民獨立的新國家經濟和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原本希望啟動經濟增長計劃,來推動國家發展,結果無米可炊,只能依賴外國援助和國際機構的貸款,並降低門檻企圖吸引外國投資,有些國家甚至不惜被第二次變相殖民。
避稅天堂特別制定的超低稅率、自由規則和寬鬆法律,不僅鼓勵了前殖民精英「夾帶私逃」,不少經濟寡頭、商業大亨、名人政客,也紛紛建立離岸戶口。早在《天堂文件》已揭露,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竟然也從事大量離岸投資,而且被發現其中有投資在高利貸公司,豈不諷刺哉?!
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也從事大量離岸投資。 (iStock)
從中可見避稅天堂令富人更富,進一步拉大全球貧富差距。根據瑞士信貸數據顯示,全球六十二名富豪擁有的財富,可抵全球最窮人口財富的一半。當政府財政收入因避稅活動大減時,便無法對付嚴重的貧富懸殊,這對第三世界窮國打擊至大,他們的富裕精英也急不及待參與避稅活動。
大家都要透過財技和避稅行為令財富以最快速度滾帶,造成今天已沒有辦法扭轉的量化寬鬆現象,熱錢流竄丶百物騰貴,然後再推行緊縮政策要老百姓埋單,特別現在還要面對不見盡頭的疫情,發展中國家的財政預算因稅收損失和借貸困難,面對前所未有的壓力。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