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2-07-26

熱浪停不了,德國率先棄守去煤電化承諾背後



  過去兩星期歐美以至亞洲多國受熱浪侵襲,再次迫使我們面對氣候暖化的挑戰。大家都知道導致溫室效應的最大元兇是二氧化碳,唯一改善方法便是減少使用化石燃料,而歐洲多國本來是倡導環保的先鋒國家,特別是德國。現在因一場俄烏戰爭,迫使德國率先重拾煤碳發電,這對之前為環保所作出的努力有很大的衝擊,甚至或許令到全球熱浪停不了。
 
  美國總统拜登為說服中東產油大國加大石油產量,上兩周踏上中東之旅卻結果無功而還,石油和天然氣價格繼續上升。不過,最使歐洲不安的是,俄羅斯有可能隨時停止向歐洲輸出天然氣。
 
  早前俄羅斯對北溪一號作出例行性維修十天,暫停供應燃油,這已使得歐洲國家如坐針氈,作出諸多猜測。即使俄方日前已重開北溪一號,他們還是擔憂歐洲能源安全問題。
 
  歐洲腹背受困,一方面美國為了加強對俄羅斯的制裁,不停向歐洲施壓,而歐盟亦隨之公布其新能源政策,就是停止依賴俄羅斯的石油,在2022年底前禁止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另方面他們又無法及時尋獲替代能源。
 
  諷刺的是,俄烏戰爭爆發後,歐盟以為可以從美國和其他國家大幅增加採購液化天然氣等能源,但為接收這些能源建立必要的基礎設施卻需要時間,有人估計可能長達三數年。
 
  正所謂遠水不能救近火,在能源安全面前,德國表示不得不做出痛苦決定,重啟已經廢棄的煤電,並重新加大對石化能源的投資。這個歐盟最大經濟體一這樣宣布,意大利、奧地利、荷蘭、丹麥也紛紛宣布類似重啟煤電項目的計劃,以往對降低碳排氣量的承諾,不能不暫拋諸腦後。
 
  眾所周知,煤碳石油等化石燃料,乃排放極高的二氧化碳,但這些化石燃料在相比之下卻是最便宜以及最方便能獲得的資源。事實上,歐洲本來便擁有豐富和現成的煤炭資源與基礎設施,而德國在上世紀工業化過程中便成為全球最大的產煤國。 

 

(iStock)

 
  可是,德國盛產的褐煤卻是一種低質燃料,比黑煤排放更多溫室氣體到大氣中,而其開放式的礦坑,亦會吞噬周邊風景線和村莊,公民社會對此的抗議聲此起彼落,而且聲音愈來愈激烈,要求由政府政策帶領下,推高再生能源使用量,減低綠色能源的成本,逐漸告別煤電。
 
  在2019年綠黨在國會選舉中大勝後,綠黨更提出全面廢煤時間表,而德國保守聯合內閣在能源政策上也來大翻轉,從爭取煤礦區選票到廢煤,可謂是拿出極大的勇氣,並表示致力落實「巴黎協定」,計劃到2030年將燃煤發電量削減約六成,2038年前淘汰煤電。
 
  此外,自2011年日本福島核洩漏大災難發生後,德國便開始廢核時間表,並在2022年之前逐步淘汰該國所有核電廠,成為全球首個廢核廢煤的國家,致力推動綠色再生能源,贏得世人不少掌聲。
 
  可是,知而行難。目前再生能源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確保穩定供電。德國雖正加強研發再生能源效率的提升,和儲存電力的技術,但目前還在實驗階段,無法不依賴俄羅斯的天然氣作為後盾。
 
  最要命的是,即使德國欲重啟廢置的煤電廠和重挖煤礦場,但早已流失的有關勞工和設施及專業技術怎樣恢復過來,也足以令德國政府費煞思量。
 
  觀乎過去六個月以來,歐盟跟隨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制裁,但這制裁似乎並不奏效,反之令自己首先中槍,把過去對改善氣候變遷的努力驟然而止,這更有可能禍及全球。那麼,歐盟是否有需要就俄烏戰爭上作出檢討和定出新戰略?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立即行動

更多容我世說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巴黎協定 #德國 #煤電 #化石燃料 #熱浪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貨幣攻略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