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2
建築師創西九展亭 盛載集體回憶
棕色木柱、流水屋頂、水池相伴,屹立西九文化區草地上的「Growing Up展亭」2月底落成,斜陽暉映下盡顯綫條美感。New Office Works設計總監謝怡邦解釋,展亭包含6種城市元素,希望盛載港人的集體回憶。
憑著創作概念與香港關係直接,New Office Works贏得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舉辦的香港新晉建築及設計師比賽。歷時兩年多,終於見證臨時展亭落成。謝怡邦坦言,Growing Up與其他入圍隊伍相比,形態上未必最突出,但認為有特色的建築物,不代表奇形怪狀和標奇立異,因而更看重內涵。
重建築內涵 特色≠標奇立異
比賽原意希望每兩年舉辦一次,讓不同的建築師都有機會展示創作成果。換言之,今次展亭約半年至一年內就要拆卸或移走。謝解釋,臨時展亭在建築界很普遍,藉此宣揚建築理念,刺激創作靈感。加上本港建築條例嚴謹,局限創意和用料發揮,因而當局採用臨時牌照,希望減少限制。
話雖如此,落成不久就要面臨拆除,對建築師而言始終感到可惜。他指展亭涉及許多木材、人力、物力,短時間就拆除其實會浪費,希望日後有機會將展亭移師至郊外等合適地。他提到,本港興建展亭的機會不多,今次比賽從超過300支隊伍脫穎而出,反映本港年輕建築師對這些機會非常渴求。
「讀建築的人都希望為大眾做事,而非為少數人服務,公共建築終於實現,讓大眾享用。」目睹小朋友跑上跑落、情侶們看日落、市民觸摸和使用自己的「心血結晶」時,卻教他最為感動。更大的意義在於,當西九文化區四周全是大型建築物,年輕建築師無法將自己的創作興建出來時,尤其在香港寸金尺土的地段,展亭就可凸顯香港建築師其實都有能力築起具有特色,並屬於本地的建築物。
港曾蜚聲國際 現乏地限設計
本港多幢建築物曾經蜚聲國際,但礙於土地問題卻限制業界發展。謝怡邦指出,香港建築已經飽和,想做有特色的建築都要走到發展中城市,因此內地不時出現奇形怪狀的建築物。加上今天本地大部分建築物都起用外國大則樓,本地大公司已經難以生存,何況小型建築事務所。
他指出,許多內地建築師來港工作,不少國際則樓的亞洲分部都會擇址香港。但無論如何建築業都要在香港以外,如內地或東南亞等地發展。細公司一般最直接爭取內地市場,因很多城市仍在發展,加上用中文,比起菲律賓、泰國卻會語言不通。
「人哋比我們起步慢,但已走上國際舞台。」他慨歎內地建築業發展迅速,15年前在國際比賽從不會看見內地建築師的設計,但現已多不勝數,並在國際舞台上活躍。反之香港卻絕迹國際舞台,希望本地建築師可再次向世界出發。
Source: 香港經濟日報
樂本健【雙11感謝祭】雙重優惠、多買多賞►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