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最愛專欄  收藏文章 

2024-04-17

透過「美林投資時鐘理論」去判斷經濟周期

 

  「美林投資時鐘理論」在2004年由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所創,雖然美林證券在2008年被美國銀行收購,但時至今日,「美林投資時鐘理論」仍被市場廣泛應用。

 

 

 

  「美林投資時鐘理論」之所以廣被應用,最主要是其核心理論簡單易明,同時應用性較高。用最簡單來描述,「美林投資時鐘理論」是運用經濟(GDP)增長速度與物價(CPI)上升速度兩者不同形態的結合,去判斷目前宏觀經濟環境所處的經濟周期,繼而對各大類別資產作出符合該周期的部署。

 

 

 

  具體而言,因為一個經濟體的GDPCPI均有上升及下跌周期,亦因為兩者的周期頻率不同,故會產生四個不同的組合,分別是高GDP +CPI,低GDP+CPI,低GDP+CPI,以及高GDP+CPI。而「美林投資時鐘理論」就是以這四種不同的組合將經濟區分為四個周期,依次分別是經濟熾熱、經濟滯脹、經濟衰退,以及經濟復甦,進而針對不同的經濟周期,對四大類別資產—股票、債券、大宗商品及現金進行不同的配置。相關理論認為,經濟復甦時應多配置股票,經濟熾熱時偏重於大宗商品,而發生滯脹時則需重視貨幣資產,至於衰退的時候則應該投資債券。

 

 

 

  投資者可以直觀地憑藉GDPCPI的表現,去判斷宏觀經濟周期。例如,現時美國正處於由高通脹轉向低通脹的過程,按照「美林投資時鐘理論」,就是從經濟熾熱向滯脹的發展過程,隨後的一個階段,則有機會進入經濟增長放緩及低通脹的衰退期,這也是市場對美國未來是否出現「硬著陸」或「軟著陸」的憂慮之一。

 

 

 

  「美林投資時鐘理論」雖然容易上手,但在過去亦不乏具爭議之處。其中較多討論的是同類的經濟周期,卻是受到不同的因素影響而產生,這些不同的情況是否會影響這個理論的可信性?此外,若然經濟周期非因正常的更替循環,而是因為突如其來的不可預測因素,例如天災、戰爭等突發事件所產生,這個理論是否還適用等。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第九屆「傳媒轉型大獎」請投etnet經濟通一票! ► 立即行動

更多經濟不停學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理財 #理財智慧 #經濟不停學 #美林投資時鐘理論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