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2-18
央行被喝倒彩的2016年
2016年開局,不僅對風險市場流年不利,對各大央行也是如此。
中國人民銀行試圖將匯率形成機制從盯美元移開,結果A股大跌,觸發全球市場恐慌。歐洲央行堅定地推行負利率,歐洲銀行股慘遭到拋售,因為市場擔心銀行的利差被侵蝕。日本銀行行長黑田東彥力排眾議,出人意料地祭出加碼版QE,意圖維持弱勢日圓匯率,日圓兌美元當天從116暴貶到121,孰料渡邊太太高點平倉套利交易,幾天內日圓居然升回111。聯儲精心布局兩年的加息程式終於啟動,接下來卻是美國經濟數據明顯惡化、海外市場動盪,市場判定聯儲加息難度愈來愈大,十年期國債利率降到1.8%樓下,資金基本上預期今年不再加息,對公開市場委員會今年預計加息四次的指引熟視無睹。
央行政策指向與市場走向,好像從來沒有過今天這樣南轅北轍的,也從來沒有過全球範圍內如此同步背離過的。究其原因,一是央行自身對經濟的把握能力下降,政策搖擺,透明度降低,削弱了市場對貨幣當局的信任,風險溢價上揚,資產價格自然動盪。二是QE政策用力已老,央行被迫尋求新的非常規政策,但是對政策藥方的藥性拿捏不準,對市場反應無法預判。三是經過七年的央行無條件保底政策後,貨幣當局在與市場對話上明顯生疏,預期管理不到位。
更重要的是,非常規貨幣政策實施經年,對實體經濟並未帶來實質性可持續的改變,全球增長困境仍沒有打破,唯一有經濟復甦的美國也開始出現需求回落。同時流動性氾濫,導致資產價格上升遠超過經濟基本面的改善,市場人心虛怯,對風吹草動反應劇烈。
貨幣寬鬆政策,將許多原本已經存在的錯位和失衡放大。從石油價格到垃圾債,從中國經濟到銀行風險敞口,風險比比皆是,而且一個資產種類出事如何傳到風險到其他市場,沒有人能真正說清楚的。更有甚者,市場交易的趨同性愈來愈明顯,一旦出錯價格動盪就非常大。
這些年來市場變化很大,從交易主體到交易種類,從衍生產品到場外交易,從全球互動到高頻槓桿,監管與市場脫節,次貸危機因此爆發。危機後依靠天量的流動性,央行度過了幾個難關,但是監管與市場脫節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隨著QE政策進入變局時代,央行選擇工具、引導市場、把控風險的能力受到一次測試。2016年來央行的政策動作生疏僵硬,甚至變形,招來市場一片倒彩聲。第一次考試,看來央行們表現得不怎麼樣。
本文原載於今週刊,為個人意見,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樂本健【雙11感謝祭】雙重優惠、多買多賞►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