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5-06-29

住在香港 「三邊落床」之夢

 

 

  與建築師朋友茶敘,友人感歎,來香港之前,一直聽聞以李首富為代表的香港地產商人如何精明, 不過沒有切身體會,直到在香港生活,並且在建築行業打滾多年,才對香港地產商機關算盡,玩弄普通百姓鼓掌之中的能力佩服到五體投地。

 

  「發水」是廣東話貼切深刻又幽默風趣的說法,所謂「發水」的意思,類似於內地的「注水豬肉」,買了兩斤肉,有一斤是水。用在房子上, 就是地產商在合法的條件下,用盡一切手法擴大紙面上的面積。說到發水,就要先清楚,房子有建築面積和實用面積兩個概念,各自有不同的發水方法,比如建築面積發水,包括建超大規模停車場,商場,會所,室內室外泳池,垃圾房等等;而在實用面積方面,香港政府規定,窗臺面積可以獲得政府豁免,但是這些面積是可以計算入實用面積的,因此實用面積發水,就包括製造超大窗臺,厚牆等。總而言之,發水手法不一而足,但有一個共同目的,就是要賺盡購房者的每一分錢。

 

 

  正是因為各樓盤的面積計算方法千差萬別,所以政府在這幾年才規定樓宇買賣必須同時列明建築面積和實用面積,以供消費者甄別,這才一定程度上讓發水樓現了原形。

 

  按道理來講,買不買決定權在買房者手裡,發水厲害的樓盤,應該不會有什麼人去買吧,但是不管發水多厲害的樓盤,次次都被一掃而空,可見市民對房屋需求之強烈。

 

  香港地少人多,房屋密集且高,從高空望下去,一棟棟的樓房猶如從天而降一根根細針,插在一切可以利用的土地上。八年前踏足香港,筆者最不習慣的便是狹小仄逼的居住環境,客廳廚房臥室全部袖珍再袖珍,每每與內地朋友在家裡聚會,更覺得幾無立錐之地,大家最有共同話題的談資之一,永遠是好像鴿子籠一樣的房間,並一致認為香港人幸福指數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居住環境太差。新聞報導上一家六口生活在50平方米的房子裡,衣食起居如何輾轉已難以想像,生活品質更是無從談起。更有所謂籠屋,板間房,劏房等聞所未聞,合法或者違法的住宅形式,充斥在港九新界的每一個角落。

 

  除了上述住宅形式,香港工業式微,昔日的工廠大廈,早已聽不到機器的轟鳴,大部分都已有了新的用途,有的變成寫字樓,有的變成餐館,有的變成室內球場,有的變成貨倉等,於是也有人將工廈改裝成住宅出租。

 

  最近又有新聞,政府取締了荃灣一個工業大廈改造的住宅,但沒有回應租客「先安置,後清拆」的要求,而是在沒有事先通知的情況下,突然之間封閉現場,將不少正在上班的租客殺個措手不及,全部家當都來不及取出;就算得到安置的租客,也只能暫住屯門安置中心三個月,而該安置中心的環境,也僅僅只能說比睡大街好一點,恐怕連坐牢都不如——房間沒有門,公共浴室和廚房四處漏水,周圍鄰居更是三教九流,魚龍混雜。

 

  政府控告業主非法改裝工廈,而業主聲稱不知情,再控告住客非法居住。有人一算過一個數字,工廈改裝的住宅,可以享有15厘以上的租金回報,遠遠好過普通住宅3-4厘的租金回報。

 

  難怪曾經聽過一個自嘲的笑話:香港人的夢想之一是世界和平,另一個夢想是三邊落床。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急救:遇危急事故應如何面對?點樣正確提供情緒支援?講錯說話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即睇

更多羅湖橋兩邊文章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傾力救市
大國博弈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