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18-06-27

【醫患關係】睇醫生也要虛心?離開缺乏互信年代

  如果大家有試過生病或家人生病的經驗,相信大家會發覺這幾年和以往醫護人員相處方式已經有所不同。我並不是指醫護人員對待病人和家屬的態度,而是在病症的處理取態表達。

 

 

  在以往,醫生的權威性和主動性非常高。大致上是醫生提出的個人意見和治療方向,基本上大家都不會作出拒絕。在這缺乏「民主」成份的情況,決定事情的方向和時間會很快,而且病人和家屬基本上不用思考太多,接受便是「皇道」。在一切順境的情況下,這當然是沒有問題。但是,若果有問題出現時,病人儘管有不明白或不甘心時,也沒有不多發聲的餘地。

 

  隨著社會運動的改善,民主的成份在各方面增加,而投訴或申訴的機制也漸趨成熟,醫生這類的權威性便不再被認同。結果是,如果在未讓病人及其家屬明白所有可能性下,所作出的決定都可能界定為錯誤,而且醫生和相關醫護人員會被處罰。所以,醫護人員就唯有將自己抽離於事情當中,並將自己當作「第三者」去給予意見。

 

第三者的意見,有何特式呢?

1. 將所有選擇和優點/缺點提出

2. 不加入個人的選擇或意見

3. 沒有個人的感情存在

 

  舉兩個例子讓大家容易明白。有一位病人患上盲腸炎,理應馬上做手術切除發炎的組織,否則有生命危險。醫生雖然主張做手術,但是會提出手術和麻醉的風險讓病人考慮。聽起來,好像做手術和不做手術都是危險的。最終還是由病人及其家屬決定。另一個例子是病人患有荷爾蒙斑想尋求激光治療。醫生會提供一切的治療方法,包括激光、去斑藥膏和不去主動治療,並且列出所有方案的利與弊。最後讓病人自己考慮,而醫生盡量不給予傾向性的意見。若果醫生給予「太多」個人的意見,而病人最終跟從這個意見,但出現不理想的結果,病人便有機會作出投訴。所以,醫生就選擇保留個人的意見。

 

  歸根究底,就是雙方缺乏互信的後果。醫生,若果知道病人有誠意,不妨表達多一點個人的意見。病人,如果認為醫生們是可信賴的,不妨表示多一點虛心請教意見的態度。希望這個不正確的溝通年代只是暫時性的。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

更多醫美正當時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醫患關係 #權威性 #醫護人員 #專業意見 #醫生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大國博弈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