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1
日台傳入閃避球 考反應訓練紀律
各種兩陣對壘的球賽,從來都是體能、思考策略的良好訓練。由日本、台灣傳入的閃避球,近年亦漸漸在學界流行:以投球擊中對方球員為目標,短短十分鐘的比賽,球來球往。球員既當攻擊手,不消數秒又在閃避對方投球,過程刺激,絕對考球員臨場反應。
上下兩場共十分鐘的閃避球比賽,考小學生的體能及臨場反應。
傳統球類不外乎是足球、籃球等,比賽時間長,要說閃避球其中一個好處,就是球賽分兩局共十分鐘,已叫不同位置的球員不斷走動,可說相當耗體力,亦令賽事節奏明快,攻守也是瞬間發生。
攻擊嚴守規則
(左起)葉冠林、何靖霖、鍾耀德、譚君諾剛學習閃避球不久,非常熱衷這種新興球類運動,覺得較其他運動刺激好玩。
現時中小學球隊,以12人為一隊,共分內場、外場球員,可以一般標準排球場區劃線區分兩隊球員,兩隊內場、外場球員以「梅花間竹」形式列陣。以傳球、擊球為主的運動,各有一名球員在外場區做「鬼」以投球攻擊對方球員,使對方人數減少為目標,即被對方用球擊中即輸:「籃球、足球已限定球網位置,以射籃、射網為目標;閃避球則以人為對象,因為人是流動的,挑戰性更大。」中國香港閃避球總會賽事委員會委員黃家鈺表示,每局五分鐘,以內場球員人數決定勝負。初學者會用海棉球,小學組正式比賽會用膠造閃避球,而中學組則用皮造球。閃避球訂下規則,球絕不可攻擊頭部,只可攻擊身體其他部位。對方各自擊球,可避可接,令自己轉做擊球員,過程不可超過五秒。
陳瑞祺(喇沙)小學於今年開始引入閃避球作課外活動,體育科教師王偉民表示,在三至五年級引入閃避球,可讓女生也一起參與:「男生多愛足球,較少女生參加,想有一些球類活動可以大家一起玩。雖然現在只有兩名女生玩閃避球,但我覺得是一個好開始。」閃避球的攻擊成分重,他反而覺得可培養學生尊重人的意識:「不是用波省人,那是犯規,我覺得閃避球的規則可以訓練學生紀律。」上了約四堂已可以學完閃避球規則,但卻屬易學難精的球類運動。梁栢豪指出,一個人絕對不可以全程做攻擊,需要與人合作,透過傳球令場內的人覺累才「出手」攻擊,這是其中一種策略。
培養尊重意識
友隊球員肩並肩橫排,避免出現空隙,面對投球,可選擇接球。
三年級的何靖霖是其中一名學閃避球的女生,她在場內最喜歡「接波」,主動要做不是攻擊位置的外場球員,「因想多些機會可以接觸個波。」黃家鈺補充,正是因為她不夠力投球,便會思考怎樣有效傳球予隊友,「她很怕羞,慢慢主動接波,可以看出她的自發性很強,夠勇氣。」而五年級的譚君諾則主力擊球:「不可以亂掟人,擊球講求角度才可以中目標。我也有玩籃球,不過覺得閃避球更刺激好玩,因為球員的動作很多,不像籃球只得傳球和射球。」
掌握攻守之道
投球時,手肘要抬起過肩膀,以擲向對方球員的頭部以下,特別是下半身位置為目標。
小學多以男女混合賽為主,基本上任何年級、體形的學生也可一起比賽,而日本幼稚園學生已有相關比賽。黃家鈺指出,閃避球更能訓練孩子專注力,因為任何崗位的球員都要時刻留心球的方向。即使球不在自己手中,也要保持專注,馬上反應走動,以防下一個被擊中。就算自己沒有被擊中,都要想辦法怎樣「轉守為攻」,想辦法怎樣接球,有控球權做主攻,隨時短短數十秒已可扭轉局面,因此出色的閃避球球員,需要掌握攻守之道:「你不望住個波,下一刻個波便打中你。所以要時刻在場中有警覺性,而身體協調亦很重要,見到個波攻向你,你身體要識反應配合閃避,或是做預備動作迎接投球,很考身體靈敏度。」
球賽耗體力,因此教練會先跟球員做足熱身工夫,令肌肉更靈活應賽,否則很易關節勞損。
轉載自: 晴報
樂本健【年度感謝祭】維柏健及natural Factors全線2件7折►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