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13
媽媽創作繪本 說故事建抽象思維
家長大多明白閱讀的重要性,但該如何與子女伴讀故事書?推動繪本創作的資深插畫師高佩聰,聯同資深兒童語文教育工作者張佩斯,合作出版圖畫書《想不到……》,兩位媽媽更為新書設計有趣的工作坊,教小朋友體驗繪本,鼓勵大人多與幼兒伴讀。
工作坊上作者與小朋友一起跳蠟燭舞。
本地繪本創作出版社「香港繪本文化」,由插畫師高佩聰成立,她曾任插畫師,及後在教育學院修讀兒童文學碩士。其後認識教育界的張佩斯,感理念一致遂合作出版本土繪本。
重複讀有因
四歲Kingsley在書中觀察及提出問題。
這天五位三至七歲的幼兒在作者張佩斯引導下,先製作蠟燭帽,再扮演不同性格的蠟燭,與作者玩有趣的燭光遊戲,再坐定定走入《想不到……》的圖畫世界。書本很少文字,佩斯用問題提示鼓勵孩子搜尋圖畫,孩子要邊聽提問,並在每一頁豐富細緻的家居設計中,推敲出人物的背景及情節發展。作者在講故事時,也鼓勵小朋友讀出書中重複的句式,引導他們多點在空間與時間上作聯想。
佩斯曾在小學任教中文、同時任教兒童主日學,「兒子年幼時經常為他伴讀,讀了過百本故事書,今天囝囝已是律師,他仍熱愛閱讀,涉獵的書種很廣泛。那是與故事當朋友,培養了很好的語文能力有關。」她謂兒子二至五歲懂的字不多,故每天用45分鐘作親子伴讀,家中放了過百本書,兒子會重複請她朗讀同一本書,並視書中的人物、動物是家人和朋友。「每隔一段時間便要再去看同一本書,因會掛念書中人物,他感到書很親切,而且在故事書中培養理解和觀察力,到小學時已有很好的文字根基,也很愛作文。」
多感官吸收
高佩聰(後排左)與張佩斯(後排右)在首場工作坊中與學員合照。
佩斯笑言:「我在兒子身上發現到,兒童對圖書的理解並非建基在明白生字,而是由多感官全面吸收。當孩子用眼看圖畫,聽大人講,由故事畫面中看到問題,再由成人提問,便慢慢建立到語文能力。當囝囝升上小學開始看有字書時,因幼稚園時聽過我讀這些生字,立刻聯想到字義,感到自己懂,故很有成功感。」
伴讀不應設框架
張佩斯建議大人在孩子兩歲便應開始伴子女看圖畫書,利用重複句式建立他們文字圖像的基礎。而伴讀經驗一定要愉快,不要有認字等壓力。「圖畫書的竅妙是它主要用圖畫講述信息,伴讀過程不應有框架。大人閱讀時要保持開放態度,自由提問,請小朋友推敲和想像。故家長先了解書中的內容,伴讀也不應帶任何目的,及最好讓小朋友自己選書。大家純為了享受閱讀,有開心的溝通,才最自然。」
轉載自: 晴報
《說說心理話》 消費能獲取快樂?買不起,不如花光錢錢$$?「習得性無助」有何影響?一起看看正確理財觀念。►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