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文章 

2021-01-26Text: 團結香港基金助理研究員 鄧穎研、團結香港基金教育及青年研究主管 郭凱傑Photo: shutterstock

未來教育構想及應用教育的角色

  在過去一年,新冠肺炎令全港學子不斷面臨停課,幼稚園及中、小學生面授日數都不足一百天;疫情的持續令網上學習成為不可避免的新常態,教師及學生均須在短時間內適應新的網上學習模式。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少家長為子女所獲的教育質素感到擔憂。然而,在挑戰的另一面也有機遇:教育模式的改變和進步在過去一年可以說是前所未見,更見推動學校與社會各個界別的合作。

 

 

  不少教育學家都在近年提出對未來教育的構想,其中終身、實用、靈活的學習模式都是最常見的詞彙。在此刻的時代背景下,這些構想正在加速實現;有見及此,香港的步伐必須加快:我們不僅需要加強推廣各種創新的學習模式、STEM課程及教育科技,更需要一套整體的政策藍圖,以適應並引領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

 

  跨國機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在近年來都不斷強調靈活性思考、知識的實際應用和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應變能力在未來教育中的重要性。去年9月,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OECD)發佈了題為《回到教育的未來:OECD的四種學校教育情境》(Back to the Future of Education: Four OECD Scenarios for Schooling)的報告。報告描述了四種可能出現的未來學校教育情境,包括學校的擴展,社會在育人方面的參與度增加,對多樣性及實驗的增加,以及正規及非正規學習之間的界限被打破。四種情境事實上並非必須擇一:它們一概帶出的訊息是,即使傳統的學校繼續存在,未來的教育亦不可能再停留於傳統學校的時間和空間局限內,必會更靈活化、多元化、數碼化、個人化、國際化。

 

  應用教育的核心價值是講求學以致用、實踐與理論並重,而不是片面地偏重實踐技能而輕視理論知識,也不是單純地將教育變為職業培訓。在上述全球趨勢下,應用教育不能再被視為只有學術成績欠佳的學生才需進修的次等學科,甚至可能成為教育系統的主流。世界經濟論壇(WEF)早在2016年已引述研究指出,超過65%的小學適齡學童在畢業之後都將從事現在還未存在的工種。單憑傳統學術學科及學術學位,早已不足以應對不斷轉變的明日世界。

  

  團結香港基金早前在《應用教育》研究報告中提出,香港的教育制度需要緊貼社會並具前瞻性,為多元化的年輕人才提供全面及靈活的教育及出路。除了鼓勵商校合作、為學校及師生提供不同種類的資源外,政府更需要優化考評機制並提供更多元化、更靈活的應用學習機會,為修讀應用學科的中學生拓寬升學及就業道路,讓在職人士接受終身學習,引領本港教育的發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說說心理急救:遇危急事故應如何面對?點樣正確提供情緒支援?講錯說話容易造成二次傷害!► 即睇

更多政策.正察文章
你可能感興趣
#應用教育
沒有相關資料。
編輯推介
即時報價
全文搜索
Search
最近搜看
貨幣攻略
傾力救市
More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