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7
俄國與烏克蘭戰爭,到底打了還是沒打?
近日據媒體報道,俄國似乎撤回了部分部署在烏克蘭邊境的軍隊,兩國緊張局勢緩和了下來,全世界都好像鬆了一口氣。可是,兩國的戰爭到底有沒有打過?
(istock)
如果說打過,似乎沒有啊,俄國十幾萬大軍雖然武裝到牙齒,但也僅僅部署在俄國邊界之內,並無越界,甚至連擦槍走火都沒見報道過,何況現在已撤回部分部隊;
如果說沒打過,那顯然無視在烏克蘭東部的頓巴斯地區,也就是兩個尋求獨立的俄裔為主的烏克蘭省份,從2014年開始,一直斷斷續續在戰鬥,至今以歷八年之久!直到本文撰寫這天,俄國媒體仍然報道說,烏克蘭對東部地區還是在開火,並沒有遵守《明斯克協定》停戰。
似打非打,似和非和……這就是俄羅斯與烏克蘭兩國衝突的詭異之處!也是不少關注這場衝突的觀察家評論員盲點之處。這裡涉及一個最為根本的觀念問題、認識問題:到底甚麼是戰爭?到底甚麼是被許多評論員忽視了的「混合作戰(Hybrid Warfare)」,以及這種作戰方式對當代的重要意義。
似打非打,「混合作戰」取代常規戰
所謂「混合作戰」,是指綜合使用軍事作戰尤其是低烈度作戰、網絡輿論戰、心理戰等手段,從而達成以往要靠大規模常規戰爭才能達至的目標。大量的評論員和網上軍迷們不停對著地圖擺弄俄國軍隊的部署態勢,這裏部署甚麼裝甲集群,那裡又部署甚麼近衛機械化師,甚麼三面包圍,沿著第聶伯河直取烏克蘭首都基輔等等,可謂不亦樂乎。
但其實這些思維完全停留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認識水平,用一位英國史學家的說法,是一種「戰略懷舊意識(Strategic Nostalgia)」。別的不說,單單講在今天的反坦克武器越發精準和低成本的情況下,這種依靠大規模坦克群進行攻擊行動的做法,已經很難再實行了,基本上都成活靶。如果從這種常規戰爭Conventional Warfare的規模來看,俄羅斯和烏克蘭的確沒有發生過這種戰爭。
但如果從上述混合作戰來說,就完全不同了,兩國根本就沒有停止過衝突!一方面是烏克蘭政府軍和右翼民兵源源不絕地進入東部兩省,對爭取獨立的兩省武裝力量進行毫不留情的鎮壓;另一方面,所謂的俄羅斯「志願軍」,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綠人」部隊,也是源源不絕地進入這兩個省,支援獨立武裝力量抵抗烏克蘭政府軍。所謂「綠人」部隊,是指本來來自俄羅斯正規軍,但化整為零進入烏克蘭東部之後,迅速脫下所有俄軍標誌,只保留綠色軍裝,化身為「自發而非俄軍」的俄國志願兵,其實是正規專業部隊,同時攜帶大量重武器,戰鬥力超強,一再打的烏克蘭軍非常狼狽。網上有一個非常詳細的視頻紀錄片,是烏克蘭軍隊第九十三旅的戰爭日誌,這個紀錄片非常長,足足有三個多小時,但直接訪問仍在戰鬥中的烏克蘭各級軍官士兵,旁邊同時響著真實的槍砲聲,非常震撼而有戰場感。
武裝衝突持續了八年,東部這兩個省份本來總共有380多萬人口,戰爭下來,已經逃離了100多萬人口。兩省原本出產煤礦和工業產品,但因武裝衝突而基本停頓下來了,儘管武裝衝突的規模和傷亡程度未至於到常規戰爭的水平,更多只是小股兵力之間游擊戰式的衝突,但這也是實實在在的戰爭。另外,俄國議會和媒體一再投訴,烏克蘭在這兩省採取種族清洗,對俄羅斯裔的居民實施驅趕甚至屠殺,而西方以保護人權自詡的媒體絲毫沒有報道,完全視若無睹。
烏東武裝衝突持續,西方媒體視若無睹
俄國和烏克蘭之間雖然沒有爆發正規軍對陣正規軍的常規戰爭,武裝衝突也沒有蔓延到兩省之外的漫長邊境,但東部兩省的武裝衝突卻是真實存在,少人注意但又不容忽視。這種所謂的混合作戰,是全新的作戰方式,甚至被稱為「顏色革命和反顏色革命」的較量,起源於美國軍方研究,卻施行於俄國吞併克里米亞,今天在東烏克蘭的衝突,被視為俄羅斯第二次實施混合作戰,美國、北約甚至中國軍界人士都密切關注,下次再詳談。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樂本健【雙11感謝祭】雙重優惠、多買多賞► 了解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