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4
日本強化軍力的雙重目標
2023年的第一天,中國駐美大使秦剛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通電話,做離任之前的禮節性道別,因為他兩天前被任命為中國外交部長,即將回國履新。按中美雙方去年公布的計劃,布林肯將在近期訪問中國,屆時秦剛將以外長的身份與他舉行會談。中美雙邊關係的發展趨勢引起各國高度關注,但亞太地區另一強國日本的動向似乎未能得到國際間應有的重視。
新國安戰略突出攻擊性
日本政府上月16日公布了三份重要文件,分別是《國家安全保障戰略》、《國家防衛戰略》和《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改變了過往以防禦為主、「不擁有打擊敵對國家的能力」的基本國策,強調要擁有反擊能力。為此,日本的國防預算在五年內將增加大約一倍,於2027年達到佔國民生產總值(GDP)的2%。這標誌著日本重整軍備的漸進式努力將出現質的變化,由被動轉為主動,而上一個重要節點則是在2016年實施新安保法,解禁集體自衛權。據日本媒體報導,為方便行使集體自衛權,日美兩國在新建的聯合指揮本部領導下,加強了日本防衛省與駐日美軍在情報蒐集、軍情監控與偵查以及整合攻擊目標等領域的全面合作。
岸田文雄(shutterstock)
上述組織架構的調整從已故首相安倍晉三執政的後期開始落實,目前執政的岸田文雄政府設定了新目標,使日本能主動攻擊他國,從而真正具備履行集體自衛權的能力,也就是說日本在未受外來攻擊的情況下有能力為協助盟友而參戰,這實際上違背了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規定的原則,即日本放棄以戰爭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具體而言,岸田政府計劃購買和生產新型導彈(未來可能會延伸至潛艇),使日本具備軍事上的反擊能力。
強工業基礎有助「民轉軍」
與此同時,日本還與歐洲國家合作,研發新一代隱形戰鬥機。英國首相辛偉誠(內地譯作蘇納克)上月視察英國皇家空軍基地時透露,英國正與意大利和日本共同研發引入人工智能(AI)技術的新一代隱形戰鬥機,取代目前服役的「颱風」式戰鬥機。
日本先進的製造業為擴大軍品生產提供了良好條件,日本的鋼鐵、冶金、化工、汽車、通訊、半導體、精密儀器以及各種電子產品都處在世界領先水平,而一些傳統財閥(金融與產業結合的大集團)則可為各自旗下的企業參與軍品研發提供資金支持。以這次參加英意日隱形戰機研發為例,日方參與者三菱重工乃是一家實力強大的綜合製造業企業,也是日本首屈一指的國防工業承包商。從家用冷氣、抽濕機到鐵路車輛、大型船舶,從飛機、火箭到核電站,三菱重工擁有全面的生產能力,比較容易將某些下屬企業轉為軍品製造商。實際上,三菱、三井、住友等綜合集團都有類似的能力,一旦政府提出訂單,這些企業便會迅速落實生產。
對於日本這方面的實力,從一件「小事」可以窺見一斑。上世紀90年代,在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研討會上,我曾採訪過波音公司日本分公司的總經理。據他當時披露,日本購買波音製造的戰鬥機時,會要求波音轉讓相關技術,以便日本有能力生產同款戰鬥機。波音獲得五角大樓及北約盟友的訂單數量較大,容易形成規模效應,實現較高利潤,而日本即使掌握了技術也只會生產幾架自用,並無可能批量生產外銷他國,因而單機造價極高。這個故事讓我明白,日本官方是在用國家的財力來保證本國企業能掌握先進戰鬥機的製造技術,讓企業始終站在科技前沿,這可以算是深謀遠慮吧。
增實力務求達到雙重目標
要擴充軍力就必須大舉增加軍費開支,錢從哪裏來?岸田首相已表示2023年不會為此加稅(以後可能會加稅或發行政府債券),這主要是因為目前日本社會上有不少人反對為擴充軍備而加稅。岸田需要一段時間來說服公眾,確保稍後提出的預算案能獲得國會通過。
日本官方一直強調,調整安保戰略是為了因應當前的國際形勢,而新通過的文件則將中國視為對國際秩序的「最大戰略挑戰」。岸田表示,日本周邊的國家和地區有一個企圖單方面以武力改變現狀的明顯變化。這樣的暗示與一些右翼分子公開渲染「中國威脅論」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為了給擴充軍備找藉口。但是,憑甚麼說中國對日本構成軍事威脅?圍繞釣魚島的主權爭議已經存在幾十年,中國會為此向日本開戰嗎?
日本增強軍力可能會達到兩個目標,一是滿足美國官方多年來的要求,即把日本的國防預算提高到佔GDP的2%,與北約成員看齊。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其國防開支將會排在世界第三,絕對不容小覷,而新增的軍費大部分會用於購買美國武器。考慮到自身的安全有賴日美安保條約以及美國政府的全力支持,日本政府除了給美國軍火工業提供訂單,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第二個目標是給一些日本人帶來「安全感」,同時讓一些日本企業獲得更高利潤(各國採購國防產品時都「大手大腳」)。日本擴充軍力必然會加劇東北亞地區的軍備競賽,這能為日本創造更加安全的外部環境嗎?購買導彈來增加安全感,會讓日本民眾感覺更安全嗎?
【你點睇?】上海有女子赴瑞士接受安樂死,引網民熱議。你是否支持安樂死?► 立即投票